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校园文化环境如何育人
【作者】 段文云 王春梅
【机构】 甘肃省古浪县城关第三小学
【摘要】【关键词】
摘 要:一个学校的内涵建设主要在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自由精神、创新精神、自主的科学精神、社会关怀精神和人文精神与学生精神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校园文化有益于育德、励志、明史、启智,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就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研究,以此来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环境;措施
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必须有明确的核心理念,它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和最高准则。 校园文化有益于育德、励志、明史、启智,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校立足实际、追求实效,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开创性的营建校园文化氛围,主要有以下典型事例:
一、精心设置校园环境,让学校成为蓓蕾绽放的花园。
(一)重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和香化。牡丹、花槐、柳树、松树各个茁壮成长,绿树成荫,还有教学楼显目的墙体文化,宽敞的校园橡胶操场,师生们步入校园,犹如置身于一个美丽、儒雅的大花坛。
(二)打造特色楼道文化。学生的个性照片长廊,革命文化长廊,体育长廊,英语长廊,德育长廊,美育长廊,三字经长廊,安全文化长廊,礼仪长廊,各种育人宣传专栏,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开拓了师生的视野。
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孩子成长的乐园。
(一)“三叶草”校报和“小百灵”广播让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望,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校报和校园广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了其文化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通过引导、灌输、熏陶、暗示、感化、激励、制约、凝聚、强化等来达到育人的目的,使学校的物质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培养了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使我校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二)建立以人为本,优化发展个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通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中形成良好风气。
(三)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各种社团活动。这是推进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培养师生能力的载体,包含学校的各种活动,如文体活动、教学活动、健康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达到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四)功能室助推育人环境。推进学校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我校共有功能室二十多个,包括科学实验室、综合实践室、微机室、图书室、展览室、心理咨询室、德育室、美育室、留守儿童室、录播室、电教室、器材室、舞蹈室、绘画室、电子琴室、音乐室、卫生保健室等。加强学校功能室建设也是对课程改革、书香校园发展的有力支撑。
总之,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提高人文道德素养、拓宽理论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卷1)[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259.
[2]陶行知全集(卷2)[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309.
[3]陶行知全集(卷4)[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