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初中留守中学生厌学行为的原因研究
【作者】 甘 杰
【机构】 广西省宾阳县甘棠中学
【摘要】农村初中留守学生不良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矫治,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长和未来,进而会影响到学校的教育,学校的发展,最终会影响到国家的教育事业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本文选取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厌学不良行为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探究其产生原因。【关键词】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厌学;原因
当前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1.27%,农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8.73%。[1]城镇人口比重超过了农村。但是就中学生而言,农村初中生的比重还是大于城镇的。因此,农村初中的的教育仍然是初中教育的一个重点之一。而农村初中的教育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是留守学生。笔者选取农村初中留守学生不良行为为研究主体,探究其产生原因。
一、问题的提出和我校留守中学生的情况。
1、问题的提出。
后九年义务教育时代,各类学校产生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厌学行为就是一个突出问题,这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顽疾,如果不及时地解决,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长和未来,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教育和发展,最终会影响到国家的教育事业和人才的培养与蓄备战略,影响国家的综合实力的提升。
2、我校农村留守学生情况调查。
笔者对我校七、八、九三个年级各随机抽取5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二、问题的界定。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厌学行为指的是:农村初中学校中,父母亲外出工作,不与学生一起生活的学生的厌学种种行为的总称。它是指学生对学校生活厌倦,对学习漠不关心,对纪律无视的状态。“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条件发生作用,便在言行中表现出来。其常常表现为:经常性地违反《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课不认真,不想学习,不交作业等等行为。
三、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厌学行为的产生原因。
我校是一所以初中为主的农村中学,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0.6%。针对这情况,笔者以本校具有厌学行为的农村留守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问卷调查、个案分析、与学生谈话等方法,运用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来对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厌学行为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为下一步矫正他们厌学行为提供理论依据。现在的社会,知识的发展、网络信息媒介的传播,学生的看法、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呈现多元化趋势。仅靠传统教育的说服教育已经无法说服学生,致使部分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屡教不改。
1、社会文化、风气、经济欠发达和家长认识错位,误导学生。
社会风气是指“整体或局部社会在一个阶段内所呈现的习尚、风貌。为一定社会中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行为模式、道德观念以及时尚等要素的总和。“它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等状况的综合反映,同时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与精神面貌。”[2]部分外出工作的家长受发达地区的花花世界影响,加上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因此,他们都比较急功近利,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另外,国家2002年后不再安排大学毕业生就业。“读大学毕业了的也打工,不如不读大学早点打工”,成为一部分家长不送子女上学的理由,更助长读书无用论的不良社会风气。
为此,笔者对我校的30名学生和家长进行随机的走访,结果如下: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相当的家长和学生受社会风气影响很深,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看到长远的利益。深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2、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影响。
建国以来,我国推行了城乡教育二元结构。“1953年11月,政务院首次政务会议通过《政务院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强调要发展城市小学,乡村一般不做发展。”[3]“1962年教育部颁发《关于有重点地办好一批全日制中、小学校的通知》,明文规定,要求各地选定一批重点中小学。这些重点小学一般得到财政拨款,条件比普通中小学要好。而这些重点中小学多在城市。”[4]改革开放后,“1978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上作会议上说:“为了加速造就人才和带动整个教育水平的提高,必须考虑集中力量加强重点大学和重点中小学的建没,尽快提高它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5]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形态,它与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相对应,主要表现是城乡存在的巨大教育差距,例如:师资水平差距、教育资源配置的差距,教育信息获得的差距等等。这使得农村小孩得不到应得的同城里孩子一样的受教育权利,所以农村初中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也会产生困难。
3、教学点分散,教师编制有限,被迫采用复式班教学,影响农村学生的成绩基础。
我校是广西宾阳县的一个边远的一所农村中学,距离县城45公里,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是一个典型的后发达地区。该地区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学校比较分散,全镇共15个村委,15个完小。教学点也比较分散。由于一些自然村地处山区,远离城镇,学生人数少,按学生人数比例只能分配一位老师,所以只能一个老师包办一个学校一、二、三几个年级的教学。在教师编制核定后,又要完成那么多个教学点的教学教育工作非常难,所以有的学校只好实行复式班教学。本来教育教学都是落后了,这样的做法更是雪上加霜,使得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小学基础打得不好,影响到他们进一步的学习。所以,上了中学后学习明显跟不上同学,产生了厌学行为。
为此,笔者对我校的查看了我校近几年的初中七年级新生入学成绩,结果如下:
4、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欠缺,是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言而喻,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因父母亲外出工作,不与学生一起生活,一年只有春节前后在家呆十几天,所以家庭教育几乎是零。由于缺少应有的家庭教育,所以有部分的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在学校时在老师的教育和提醒下,其不良行为有所收敛,但一回到家里,没有人提醒、教育了,其不良行为又产生或恶化了。这就是教育界里常说的“5+2<5”现象。
5、教材城市化,农村“元素”过少,也是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
教材的城市化也是农村初中留守学生不良的行为产生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我国现行的教材受城乡教育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课后练习,活动设计等烙上太多城市元素,我们的乡下学生没有看明白,或是看明白了也没办法去做。久而久之,课本里只是一些在他们看来是“看不懂”的东西,进而产生抗拒的情绪,进而厌恶学习,不想学习之后就做别的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偏离了学生健康成长发展轨迹,最后成为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例如八年级的《思想品德》的练习“在知识的学习上,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取代老师的作用?”[6],“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取代老师的作用?”[7]《实践与探究》“标志与生活”公路,汽车,商店,市场的标志,道路的标志,环保的标志,消防的标志,安全标志”[8]八年级英语,Unit2aWhat is the best way to travel? 给出的画面是公交车、 的士、飞机、轨道车让我们的学生来分类。[9]这些画面,牌子农村一个也没有,学生也没有接触过他们又怎样会明白。
6、教育自身因素造成乡镇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初中生产生不良行为。
(1)、从学校行政管理上看,有部分学校没有根据教育形势和学生状况的变化,认真研究德育工作,探究新时期德育工作新方法、新规律。组织管理机构上,虽然学校设立了政教处主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但忽视其他教师的全员参与。这样,教师不了解学生动态的基本情况,学生由于缺乏与教师的交流,其不良行为不易为教师发现觉察,致使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矫正,进而发展成为更严重的不良行为。
(2)、从教师角度来讲,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少部分教师没有注意自身形象和行为,误导学生,这也就是说,学生的许多不良行为来自于教师;部分教师不清楚教师的义务和职责,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的成绩的提高抓得很紧,却忽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甚至无视学生的不良行为。
7、农村初中留守学生个人因素
(1)、怠惰行为:这种行为表现为对学习全无兴趣,做事虎头蛇尾,缺乏责任感,无毅力、无上进心,无耐心等。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部分学生怠惰行为较为突出,说明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没有形成,厌学。
(2)、侵略或攻击性行为:这种行为表现为打人、骂人、蛮横无理、欺负同学,课堂上做出各种小动作干扰同学听课等。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少学生具有侵略、攻击性行为,他们自控能力极差。谁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都会因而产生厌学。
(3)、欺骗性行为方面:这种行为表现为爱抄作业,考试作弊,欺骗他人,偷窃,说谎,不承认错误等。
从调查结果是可以看出,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存在欺骗性行为,特别是抄作业、说谎等方面尤为严重,这样做增强了学生的“负罪感”。因而产生厌学。
(4)、逆反性行为方面:这种行为主要表现为不服从家长、老师管教,或者说有意与家长、老师作对。
从调查结果是可以看出,有这种行为的学生不少,这也是造成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厌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参考文献:
[1]据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
[2]《社会关系》
[3][4]袁振国:《论中国教育政策的转变:对我国重点中学平等与效益的个案研究》,第27页,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5]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第1620页,海南出版社,1998版)
[6][7]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思想品德》第44页
[8]《实践与探究》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陈时见 主编
[9]八年级上册《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