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作者】 赵 勤
【机构】 云南省镇雄县第四中学
【摘要】英语教学中涉及的西方文化知识越来越广,跨文化交际日渐重要,教学中教师要渗透文化意识,区别语言文化方面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关键词】英语教学;培养;文化意识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地球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小小的村落,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本族语对某词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中造成跨文化语用失误,形成了跨文化交际障碍,影响正常交流,已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文化意识就是让学生通过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来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并反过来加深对自己祖国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形成一种世界意识。
一、文化与语言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人们对交际教学法、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存在着模糊认识:一认为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教学,主要集中在语音的准确性、词汇的掌握量、语法与句型知识等;二是认为中学英语教学内容相对浅显,文化教育无从谈起,只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自然而然地能够用英语进行交际。因而造成了在英语学习和交际中出现歧义误解和语用失误现象。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受文化影响必然会打上某民族政治、历史、文化、习俗方面的深厚烙印。而文化制约着语言形式,它不断将自己的精髓注入到语言之中,成为语言的文化内涵,成为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际活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
一般认为,英语交际能力应包含下列五方面的内容:语言——指掌握语法知识;功能——指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语境——选择与所处的语境相适应的话语;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份的话语;社会文化知识—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其中后三方面综合起来就是语言的文化性。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跨文化交际造成的语用失误主要反应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不对应,由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比喻和联想也不相同,尤以以下几方面最有代表性。
1、动物词汇。中国人对“龙”(dragon)具有至高无上的尊重,认为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精神图腾,中国人一向以龙的传人自居而倍感自豪,“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凤呈祥”一向是吉祥的象征,然而西方人却没有对龙的这份情感;他们认为龙是一种能吞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用来指人常含贬义。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杜鹃鸟是“悲伤、凄切、哀愁”的象征。“杜鹃啼血猿哀鸣”、“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忧伤形象深深印在中国人的心中,对英美人来说,并不具有这种固定的悲剧模式。有趣的是,英文的cuckoo(杜鹃)既可以象征欢乐,也可以表达悲伤。在中国,狗是一种贬义的动物。而在英语中,狗却被认为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2、颜色词汇。颜色作为文化词语的一部分,也颇具有特色,蕴含着丰富的联想意义,由于不同的民族气氛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即使对同一种颜色,不同民族的人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和不同的意义联想,具有巧妙的用法和文化内涵,耐人寻味。汉民族自古喜爱红色,象征着幸福、喜庆、欢乐、成功、光明,大红大紫是富贵的象征。而西方人则视红色为危险、鲜血和死亡。西方新娘着白色婚纱象征纯洁、美丽和高尚,黄色在中国一向是尊贵的颜色,在相当长时期内,是皇室专用,而英民族则无此意义。
3、数字。西方人最忌讳的数字是“13”,因为《最后的晚餐》中第13人是叛徒犹大;而中国人忌讳“4”(谐音“死”)而喜欢“6”(顺利)和“8”(谐音“发”)。
4、交际风格。东西方人的价值观因受各自传统文化的影响差异甚大。中国文化素来崇尚谦逊、礼让、强调集体,而西方人推崇个人进取精神,以个人成功来衡量人生价值,个人主义是英美文化的价值核心。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往往表示关心或者最起码不会让对方不舒服。而英语国家人则比较忌讳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比较反感,认为这些涉及到个人隐私。在年龄上,英语国家人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经历充沛,青春永驻。往往对自己的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女性更是如此。
三、认识英语文化差异教学的途径
通过课文学习或课外阅读,接触和了解相关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及当代社会概况;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文化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止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教学中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将日常生活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归纳总结,对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正迁移作用。还可以通过《北京人在纽约》、《泰坦尼克号》等影视来认识外国人的生存方式、价值观和人生哲学。透过语言——这种最真实的陈述方式,看裹在层层华丽包装下的真实到底是什么。
总之,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并不断丰富着文化的内涵,而文化制约着语言形式,英汉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英语教学中对英语文化的导入是十分必要的,学习者唯有对中西文化差异有相当了解,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游刃有余,运用正确得体的英语。
参考文献:
[1]杨连瑞 英语教学艺术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9
[2]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3]帕特、唐林羽 我在美国教英语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