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
【作者】 黄 东
【机构】 云南省威信县第二中学
【摘要】习题课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课型。通过习题课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使概念完整化、具体化,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认知结构。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编制习题,可避免低水平的重复,使学生拓宽学习领域,也可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阐述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模式。【关键词】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
数学习题课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数学习题课教学存在两个误区:1.把习题课变成演说课,即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或听众,教师常陶醉在自己的角色里,千篇一律,认真分析题意,逐步解答,学生被动接受,听的头脑发胀,糊里糊涂,整个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的筋疲力尽,而学生获得的知识极少。2.把习题课变成演习课,随着当前教育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学习辅导资料五彩缤纷,什么“评估测试题”、“创新”、“走向清华北大”云云,习题往往老面孔,即为老酒换新坛,许多教师双手紧握“爆破筒(一叠叠试题)”,攻破难题盼成功!针对当前中学课程内容越来越多、学生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当前习题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等问题,我们认为加强习题教学模式的探究,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方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单元小结型习题课教学模式
小结性习题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单元章节结束时,针对本单元章节的学习过程,针对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错误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设的带有提高性质的习题课,可称为小结性习题课。所采取的教学流程是:
(一)精心挑选习题
1.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故而达到高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本章节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少做甚至不做,但普遍有缺陷的常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多做而且要反复做。
2.习题选择要有典型性
数学就是要研究客观规律,而运用数学知识于实际,因其内在联系也常常会反映出一定的规律,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揭示规律,教给学生以“规律”,数学题千千万万,习题的选择要克服贪多、贪全,有时看看题目哪个也不错,都想让学生做一做,这样不分析、不归类地搞“题海战术”,其结果是题量大了,学生疲于奔命,所得无几,既增加了学习负担又降低了学习效率,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所以,习题的选择一定要典型,不但要注意到知识点的覆盖面,还要让学生能通过训练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
3.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
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都存在一定差异,在习题课教学中,对于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创设舞台让优等生表演,发展其个性,又要重视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否则,将使一大批学生受到“冷落”,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困生不至于“陪坐”,优等生也能“吃得饱”,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4.习题要进行一题多变,达到举一反三
在平时的习题教学中,如果我们灵活地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巧妙地把一个题目化成一组要求不同或难度不断变化的题组,不仅可以使学生易于掌握应用之要领,也可使学生能从前一个较简单问题的解答中领悟到解决后一个较复杂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上述的小结性习题课的四个环节中,充分体现了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主体人格鲜活的创新人才,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是否充分地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于课堂教学是否使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二、专题型习题课教学模式
专题型习题课是新授课之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一系列基本训练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从而使所学知识整体化、具体化,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类比、抽象、判断、决策等一系列技能和能力,给学生以施展才华,发展智慧的机会。专题型习题课习题课的关键是达到“精”、“练”,“精”:精心讲解,精心选练,精心设计和安排全过程;“练”:做到勤练与精练相结合,练习要考虑度,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趣味化。
1.基本程序
自主回顾,梳理知识→例题剖析,尝试练习→变式训练,拓展提高→自主整理,归纳总结→自我诊断,当堂落实
2.环节阐述
⑴自主回顾,梳理知识
通过基础练习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本专题知识进行复习回顾,梳理本专题的知识、方法,完善知识体系,形成网络。
⑵例题剖析,尝试练习
学生自主对本专题典型例题进行尝试练习,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讨论,修正错误,优化解题方法,完善解题步骤。教师剖析解题思路,点拨应注意的问题,规范解题步骤,达到知识与方法的升华。
⑶变式训练,拓展提高
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延伸拓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专题知识应用的主要题型,强化解题方法,规范解题步骤。本环节仍然是学生先做,再展示修正,教师最后点拨强调。
⑷自主整理,归纳总结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小结,整理归纳本专题知识应用的主要题型,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教师适当强调重点内容及注意事项。
⑸自我诊断,当堂落实
最后用一组题目对本专题知识进行自我诊断,限时完成,当堂进行小组内批阅、修改,以此来强化落实对本专题知识、方法的理解、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试卷评讲型习题课教学模式
试卷评讲型习题课是以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技巧、发展思维为主要任务的课型。因此,习题的设计要按整体、有序和适度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层次、有实效的逐步提高。习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习题:回忆、巩固所学知识;深化习题:加深理解,提高应用水平;综合习题: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基本流程是;
1.“观察—引导”模式
习题训练,目的是巩固知识、启迪思维,在习题训练中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观察与联想,不仅会按原来的习惯顺序思考,而且会倒着推理、逆向思维,强化思维训练的深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此模式的基本环节是:教师呈现习题→学生观察讨论→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解题规律→学生解决题目并反思→教师总结解题规律。
此种模式,对于貌似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寻找出其中隐含的规律。常适用于基础知识的的巩固与提高。
2.“探究—解决”模式
探究式习题教学是教师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的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解决,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
此模式的基本环节是:教师提出问题→形成解题思路→分析解决困境→探求优化方法→教师启发引导→找到解决方案。
此种模式,直接呈现比较困难的问题,使学生在步步探索中发现解题策略,更多的适用于对旧知识的系统、深化与灵活运用方面。
以上三种基本的习题课教学方法,在习题课教学中,只有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统筹兼顾,选取适合的基本方式进行最佳组合,才能合成为适用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春霄《浅谈二期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7期
[2]胡友洲《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5期
[3]曹敬波《贯彻高中新课标,培养学生数学兴趣》[J];考试周刊;2011年01期
[4]潘孝珠《浅谈高中数学如何设置问题情境》[J]《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2期
[5]张凤梅《高中数学解题策略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7期
[6]邵锋《浅析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03期
[7]骆魁敏《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1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