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

【作者】 姜远英 王 斌

【机构】 山东省烟台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初级中学

【摘要】在阅读中,学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开阔眼界,同时又能激发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做了相应的探讨,通过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一线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正文】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良好的阅读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由于初中生的好奇心很强,有趣的事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诸如创设问题情境、开展竞赛、课文情境模拟、激励的语言、图片、多媒体手段等。例如教学《黄继光》一文前,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体现黄继光英雄气概与献身精神的视频短片,让学生怀着敬佩的心情,深刻体会黄继光的英雄气概以便让学生心目中事先有这个人物的鲜明形象。这样以形象、生动的情境导入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勇气和智慧。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学生如果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是无本之木。教师必须在学生掌握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本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资料,报刊、网络、研讨会、博物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家庭生活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料,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长期坚持摘抄,善于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做读书笔记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最简单的做起,例如,写批注、读书心得,作评价等,进而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能力。课外阅读是学生阅读积累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时不能仅停留在四大名著等一类书籍上,还要鼓励学生阅读一些反映社会现象的新书。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向学生多推荐一些课外杂志,主要是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刊物,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青少年版)》等,体裁可以多种多样,内容全面丰富。在授完新课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章给学生做参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书籍。总之,所推荐的读物尽可能多种多样利于学生的知识拓展。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社会上畅销小说、流行作品,进行鉴赏评价。

  三、开展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往往是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只看重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压缩了学生对于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一味地让学生去背诵标准答案。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十分常见。然而,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都是不相同的,并且阅读时每一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特定立场上,以特定的眼光去理解课文,因此会有不同的见解是必然的。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见解,不拘泥于作者的原意或教参中给出的标准答案。学生在阅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新课程教材中隐含着很多需要学生合作探索的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让学生能够做到各抒己见。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式

  阅读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即精读、略读及浏览。浏览是对非重点的词语和段落的一带而过。略读则是略去文章的次要部分,抓住文章的中心或主旨的阅读方法。教师在对学生略读进行指导时,应该先让学生做一些粗读、跳读和泛读的练习。精读是指细读、反复一字一句的阅读,直到烂熟于心。教师在进行精读指导时,可以提出文中的问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学生通过阅读来自己解决问题。此外,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应该指导学生寻找相关的参考资料,并进行笔迹和标注,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领会阅读的方法。在进行精读时,多注意文章细节,可以从文中多方面入手,例如文中人物的某句话、作者的情感与文中的细节等。在阿尔封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中,让学生了解到“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清晰、最严谨的语言”这句话的内涵,深入理解课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最终让他们真正领悟作者文中所表达的“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这个文章主旨。这种带着目的阅读不仅让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加深,更能提高学生对此文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对阅读教学而言,教师要把学生看作鲜活的生命,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生命的活力,感受成长的气息。教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不仅仅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更关心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要教师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寻找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亮点,定能真正实现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