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议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
【作者】 魏 建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粉壁小学
【摘要】【关键词】
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题型,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现行数学教材中,习题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牢记数学结论而设计的,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参与的过程。那么在教材还没有提供足够的开放题之前,好的开放题从那里来?我认为最现实的办法是让“封闭”题“开放”。
当前数学开放题之所以引起我们中学数学教师的关注,我以为一是以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深入的需要。数学开放题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结论开放)、聚敛性(条件开放)、创造性(策略开放),不失为好载体;二是高考命题的导向作用,数学开放题走进高考试卷的需要;三是数学走向应用的需要。我们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继续深造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素质教育是一种人格教育,数学开放题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个切入口。传统的常规题型,是由已知条件通过求证或求解得到所需要的结论。它具有完备的条件和确定结论,其模式是:条件——过程——结论。而数学开放型试题则与此不同,其构成试题的背景材料、结论、解题依据和解题方法四个要素中缺少某些要素。其模式大致分为四种:⑴条件开放题:结论——探索——条件、⑵结论开放题:条件——探索——结论、⑶策略开放题:未知的是推理、⑷综合开放题:问题情境——探索——条件、解题策略、结论。其题型主要表现在条件多余需选择;条件不足需补充;或具有多种解题策略;或答案不固定;或解法非常规等。
传统的常规题,对学生来说只有“做得出”或“做不出”两种结果,许多学生学习数学时,尤其是中下等程度的学生,遇到一个新的问题常常是“做不出”,“做不出”即意味着失败,失败的反复体验,势必产生“数学难”的念头,以致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不感兴趣,甚至讨厌数学。数学教育不能培养出喜欢数学的公民,是数学教育的一个大失败。由于开放题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使学生容易下手,基础较差的学生常常能找到一两个答案。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欣慰,从而产生追求成功的欲望,这样不断去追求成功,就会逐步树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心,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数学素质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自立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培养,由于数学开放题的多样性、多层次性、探索性、结果的多样性和解题策略的不惟一性。因此它给学生的自立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空间。
常规题与开放题,两者并不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与所教学的内容密切相关。常规题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放题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方面有其独特的特点。在许多方面能够弥补常规题的不足,故在教学中,应遵循先常规题后开放题,然后安排一些思考性较强的开放型题目,切忌把开放题集中讲解,把大量的开放题集中在一起让学生练习。例如学生在学过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后,教师可先出示开放题:如图1,AB=AC,若使⊿ABE≌⊿ACD则还需要的条件是______(至少写出一组)。待学生解答后,再出示开放题:同学们知道,只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你如何处理和安排这三个条件,使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请你仿照方案⑴,写出尽可能多的方案。(可以通过解答、相互交流,然后进行整理)
解:设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方案⑴若这角的对边恰好是这两边中的大边,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生通过解答、交流、整理,不但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很好的巩固,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对学生的自立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到了很好地体验。同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由于现行教材中设置的开放题并不多,难以适应教学的需要,对于习惯于强调数学学科体系严密性的数学教师来说,要充分发挥创造性,善于根据开放题的模式,改编常规题为开放题,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和提高,例如:学生在学过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后,教师可对初中几何第三册(人教版)第84页的12题:已知,如图2,AB是圆O的直径,CD是弦,AE⊥CD,垂足为E,BF⊥CD,垂足为F,求证:EC=DF。进行如下改编:
(1)、当直线l向上平行移动到与直径AB相交时,如图3所示,结论如何。
(2)、当直线l向下平行移动到与圆O相切于点T时,如图4所示,结论如何。
(3)、由(1)、(2)的事实,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某些几何图形的一个变化规律:在某些几何图形中平行移动某条直线,有些几何关系保持不变。
通过这方面的练习,使学生不仅要善于总结规律,还要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变,推陈出新,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另外,由于常规性试题的解题过程条件——过程——结论,这样学生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一些非常规的开放性试题,对学生的发散型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比如:欧洲流传的一则笑话:“船上有72头牛,36只羊,问船长几岁”这样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张奠宙教授对若干中小学做了问卷调查,得出船长具体岁数的学生却多得惊人。这不能不说是受解常规题影响的结果。再如:李军早晨七点从甲地出发,中午十二点到达乙地,第二天早晨七点从乙地返回,恰好在中午十二点回到甲地。如果李军在途中行走的速度可随意变化,是否途中存在这样的点,使得李军往返途中在表面上的同一时刻通过此点?请说出你的理由?显然不能采用代数方法来解,而需要我们根据问题特点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解,才能得到在途中必存在唯一的一点。通过这方面的练习,能使学生打破解代数题的固定的思维模式,树立创新意识。
总之,数学开放题教学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实现教学的民主性和合作性;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树立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EndFragment-->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5、何如涛《浅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中学数学,2004 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功能越来越重要,完善和发展环境侵权制度,是切实保护权利主体合法权益所必需的,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