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我愿是一株桑树

【作者】 李 婳

【机构】 湖北省房县一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突然地接到通知,到高三那边去上课,因那个老师要出去学习半年。说实话,我是不太情愿的,早闻那两个班成绩不行,又有几个闻名的“刺头”,况且现在的班我已经带上路了,而且和学生也建立了很好的感情,这种始料未及的压力一下子就把我打蒙了。而那一天,天气似乎也要和我作对,阴沉沉的,雨似乎又下不下来。

  走进教室,没有惊喜,没有兴奋,稀里哗啦的掌声似乎在告诉我,他们对新老师的到来并不怎么感兴趣。一连几天,教室里气氛都是不淡不咸的,学生似乎麻木了。这哪里是要高考的学生?看不到奋斗的决心,看不到希望。我的心情灰透了,沉溺在无尽的失望中不能自拔。忧郁从阳光、空气和风中,从地心深处弥漫了我的全部,那种十面埋伏的无奈,让我整个的心都空荡荡的。

  那天,我正在引导学生讨论“隋炀帝的功与过”,难得学生的兴致极高,突然发现那个外号叫“龚老大”的学生,旁若无人的在位置下玩着什么,是那样的的投入。我以为他在玩手机,弯下腰一看,是端着一个小纸盒,我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那么冲动,忽一下子夺过来就给扔出去了。他的脸一下子就变色了,攥紧了拳头。我知道他是有名的“刺头老大”,几乎没有老师愿意再搭理他。而他,也几乎彻底放弃了自己。“老师,我对你太失望了,我鄙视你!”,他那冰冷的语气,特别是眼底掠过的失望,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一下子就疼了起来。而那地上,绿油油的的一片,是桑叶,几个白花花的蠕动着的竟是几个蚕蛹。

  看着那生机盎然的桑叶和肥胖的蚕,我的心颤抖了:孤傲、冷漠的“龚老大”居然如此细心呵护这些小小的生命,又怎么会不珍惜自己的人生呢?我想和他谈谈,可他拒绝了。放学后,他把我带到河边,在那座峭壁下的一块岩石下,一株小小的桑树傲然而立。那种美丽,惊呆了我的眼睛。这株在白天被毒日蹂躏的桑,竟然还能这样闪烁着逼人的光泽,而那周围蔫了树木花草让你似乎一下子就理解了什么是生命,什么是希望。那种质感的脆生生的绿让你感动,让你震撼。那是一种被和风、被阳光喂浓的绿;是一种被希望、被微笑细心抚摸变得温柔旺盛的绿。无法想象,这株桑树是怀着怎样的梦想才这样倔强地生长,孤单地起落;也无法想它他是经过怎样的艰难才赢得这一片天空的。而此刻,它的每个叶片都张扬着生命的快乐,滚动着超然的自信。我忍不住摘下几片叶放在“龚老大”的盒子里。那几只蚕像是受了神的指引纷纷爬过去,发出阵阵带着生命质感的沙沙的响声。

  从“龚老大”的口中,我知道了蚕在民间被称为“天虫”,传说是下凡的神虫。它在一米之外就能闻到桑的气息,就能寻到。不由的,敬意油然而生,一个生命能通过气息呼唤另一个生命,一个生命能以一个生命为桥梁交流,而在这种交流中再生。作为一个树,我不知道桑怎样看看待自己的一生,不过,我知道,贴近桑时,蚕一定找到了归属感,一定是满足的,忘情的,桑树之外的世界与它无关,它只关心自己的梦想;而贴近蚕时,桑树一定找到了飞翔的感觉,它一生的春天,就在这只蚕和那只蚕之间传送着。桑树伺蚕以生命,蚕的生命就是桑树的生命,蚕的梦想就是桑树的梦想。所以,桑树坚强无比,再艰难也要努力生长,就只是为了延续蚕的生命。

  那一刻,我深深地读懂了一株桑树,读懂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这个充满智慧的职业就是用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胸怀去喂养学乐观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就是用无私的爱心去解期待读他们心灵的密码,提升他们梦想的台阶。为人师者,就应该是一株桑树啊,期待学生美好,自己必须美好;期待学生乐观,自己必须乐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每个孩子的心同我讲得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可是,我干了什么呢?愧疚,自责让我竟然无法面对眼前的这个“钉子户”。是谁,把他变成了“刺头”?又是谁,使他成为了“问题学生”?难道,我们为师者,不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一株这样的桑,一株超越了自我生命局限,把无限渴望根植在学生未来的桑?带着无限的敬畏,我向眼前的桑树深深鞠了一躬;带着无限的歉意,我请求这个孩子的谅解。

  那个下午,他对我说了很多,这是他第一次对一个老师敞开心扉。他三岁时,父母离异了,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父亲除了每月按时寄给他足够的生活费,好像除了这个,也没别的什么的。是桑和蚕给了他慰藉,给他孤寂的心灵带来些许的温暖。这样的学生,我们班上到底还有多少呢?我们学校还有多少呢?可我,却没有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只是抱怨,只是失望……我的心深深地痛了,我明白了“问题学生”们厌学的缘由,理解了他们冷漠背后的忧伤和脆弱。

  而那以后,“龚老大”变了,在同学们诧异的目光中,他成长了,而且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班似乎一下子活过来了,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在冲刺高考的压力中,紧张,团结,每个人好像都绷着用不完的劲。看到他们好像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我的心就像一叶鼓满希望的风帆,纵情驰骋…….

  我深深地感受到,不管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自甘堕落的“问题学生”,他们都是整个春天鲜活生动的一部分。而我所能做到的,便是和他们一起成长,理解他们的青涩,包容他们的一切,接纳他们的一切,牵引着他们逐渐走向成熟,实现他们的梦想。无论什么,只要让我和学生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成为他们美好未来的肥沃土壤,让每一朵理想小花都能灿烂的开放,我都愿意。

  于丹说过,“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而桑就是天,学生就是蚕,就是地,我愿意是这样的一株桑,从一只手,一只蚕开始,从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句话开始,攥紧自己的梦想,面对三尺讲台下无数鲜活的蚕,像桑树一样坚强挺立,于人世浮尘中坚守航向,去延续蚕的梦想,蚕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