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
【作者】 赵 明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坦溪小学
【摘要】【关键词】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让孩子们学好母语,用好母语,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但是有些学生往往不喜欢语文,不爱上语文课。那如何让学生爱语文,体验到语文学习中的快乐,从而乐学语文呢?
现代心理学表明,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参与学习,较之以苦闷或惶恐的心情参与学习,表现得更为主动。“教学是一种本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学家朱熹认为:“教人未见兴趣,必不乐学。”所以,我认为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爱好语文,乐学语文,最后学好语文。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爱好语文。
要让学生爱好语文,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才可以谈到爱好,才能更进一步的乐学,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牢牢地记住这一点,并且“因文而异”,想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以激发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让孩子们爱学乐学。
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起兴趣。
电化教学具有“色彩鲜明”、“生动形象”、“声像同步”等优势,所以我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的特点,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教学课件,把静止的东西变成活动的东西,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刺激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新奇的快感,唤起求知欲,引起对所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战胜疲劳的新的力量。??
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的时候,我通过多媒体,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花花绿绿、鲜花盛开的小路;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的小路;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读课文。学生在心灵受到熏陶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2、开展游戏性活动增强兴趣。
巴班斯基说:“做认识性游戏的方法可称为重要的刺激学习兴趣的方法。此法依靠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游戏的情景来进行。”“游戏是活跃学生学习活动本身的兴奋剂。”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认为,学生通过团体游戏引起兴趣,可激发学习责任感。爱做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穿插“找朋友”、“送信”、“夺红旗”等游戏活动,不仅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让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开展饶有兴味的游戏,而且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之中,进一步学习掌握语文知识。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主动,玩得开心。从而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喜欢语文,我们老师也教得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3、运用实践操作活动发展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要想让他们安安静静地坐满40分钟,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传统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显然不适合他们,他们更喜欢在课上能活动活动。其实,适当的活动与实践更有益于学习,如教小动物的叫声时,让孩子们演一演,能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表演的快乐,同时也在实践中体验到,为什么这些表示声音的词常常带着“口字旁”?而教《乌鸦喝水》时,我让孩子们找来瓶子和石子,动手试一试,当清水溢出瓶子,小朋友们一片欢呼时,我想,此时,学习对孩子们来说已不再枯燥,它已经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兴趣能让人产生学习的动力,但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很难对一样事物保持永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旦失去,孩子们就会失去动力,因此,我们不仅要培养兴趣,让孩子们“爱在此”,还要时时处处抓住际遇,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寻找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从而乐学语文。
1、创设情境,在表演中乐学语文,乐用语文
童话故事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每次拿到语文的新书,他们总是第一个挑童话故事的课文看,要是让他们表演,那更是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所以我总是抓住机会,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演一演。无论是《小白兔和小灰兔》中乐于助人的小白兔和小灰兔,还是《两只小狮子》中勤劳的小狮子和懒惰的小狮子,小朋友们总是乐此不疲,把手举到我的眼前。每到这时,教室里便成了欢乐的海洋,书本上的语言不再是枯燥的字词句篇,也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他们口中动听的音符,他们学习的快乐源泉。这样来学习语文,孩子们还会不乐意吗?
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注重学生对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我也总是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乐用语文,“小小展销会”让他们过了一把当营业员的瘾,“小小读书交流会”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打电话”让他们“大显身手”,语文让他们魅力无穷,他们也自然乐于学语文、用语文。
2、走出校园,在生活中爱学语文,爱用语文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因此,语文教学必然要与生活联系起来。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带着孩子们走出校园,去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教材,并让孩子们在生活这本无字书中学用语文,爱用语文,寻找学习语文的快乐。
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识字一》时,这一课主要是讲到了跟春天有关的的词语。为了能让学生得以充分的展示,让学生真正的享受语文学科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我就充分利用了生活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实践活动充实我们的课堂。我结合课文训练目标设计了实践活动,带同学们在校园里以及班级前面的草坪上找春天。我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到公园、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形式可以是采集也可以是画下来,最后把自己收集到的东西拿到课堂中交流。后来,真的没想到,这个实践活动使孩子得到的收获大大超出了我的想像。在展示实践成果时,孩子们欣喜若狂地来告诉我校园里盛开的鲜花是多么鲜艳,柳树枝头吐出的新绿又是多么葱郁,花丛中的蝴蝶是怎样跳舞的,活泼可爱的小蜜蜂有没有开始采蜜了,连四季常青的青松那一细小的变化也难以逃过他们敏锐的眼睛。望着这一只只快乐的“小鸟”,我想,已无需更多的语言,他们已经感受到春天的多姿多彩了,也巩固了自己对有关春天的词语地认识和体会。
“爱”能激发人学习的兴趣,“乐”能让人保持恒久的动力,让我们用我们的爱,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智慧让孩子们快乐起来,让他们真正的体验到语文学习中的快乐,从而爱上语文课。
mily:"Times New Roman";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