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作者】 于关学 吴占红
【机构】 黑龙江省富裕县友谊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教学实践表明,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学习认识活动的巨大内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入迷;入了迷才钻得深;钻得深才有创造;才会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变苦学为乐学。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好学这一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采取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寓教学于娱乐之中来强烈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操作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思维与活动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身临其境,气氛也容易达到高潮,变老师苦讲为乐学。如教学体积单位进率时教师让学生准备1立方分米的实物(橡皮泥),然后动手切分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看能切几个?先让学生讨论怎样切,然后动手切、数。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学生可以看出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同样的原理推出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观察、对比,最后归纳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学生主动地学习掌握体积单位进率的推算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实际操作、观察、比较,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二、辩析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中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精心设计些有障碍易混淆的题目,及时让学生分析找差异,从而在辨析中拨正思路。如教学“判断题”时,先让学生在草稿纸准备出要回答的理由,再用打手势的方法给予选择,选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是第几个,然后握紧拳头,认为是第一个答案的伸一个手指,是第二个答案的就伸两个手指,并要求在教师说开始时才能伸手指表示。当伸完手指后,学生最想知识自己打的手势是否正确,教师请打不同手势学生说说自己选答案的理由,通过学生自己分析或听同学分析,全班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正确答案,选错的学生也会知道自己选错的原因。这样,不仅给教师提供了比较全面的信息反馈,也给课堂带来活跃的气氛,增学生学习乐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的能力。
三、故事法。喜欢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有生动的情节,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又符合小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特征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给教师出题,随便给出一个什么数,老师不用列式计算很快能知道3能不能整除它。这时学生都抢着出题,并出很多数字大题请老师做。教师很快就知道了能不能被3整除。慢慢地教师有意识地把作题的方法显露出来,直到学生发现为止。这时教师把判断方法明确的说出来,在让学生自己用此方法去检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记得很牢,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的目的。
四、游戏法。好玩是小学生的一大特性,把好玩引向数学的思维能力上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内心需要,从而顺利地掌握知识。如,把枯燥的数学计算转化为有趣的游戏练习,有开火车、接力算、夺红旗、给小马虎治病和抢答比赛等等。寓教学于游戏中,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
五、激励法。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教学中善于应用激励手段,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立确给予肯定,让学生心里充满自豪,喜悦和继续求知的信心。对差生要采取偏爱的政策,给予鼓励,不让他们的兴趣因失败而低落。要使差生也有机会在学生群体中获得成功,使他们同样能有勇气回答问题,从而不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可用“掌声鼓励!”“你回答真好!”“你回答真棒!”“你有进步!”“你很勇敢!”“你真聪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