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 张艳梅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通安中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习,会探究,并且学好英语。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书写等,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学活书本,变得更聪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推动英语教学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本文试从几个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尊重学生;中学英语教学
【正文】

      当前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思维去掌握语言的本质,从而增强语感。不善于运用思维就不能很好地掌握语法概念、理解教材内容、解答各种习题、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英语教学中要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的思维要率先切入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路人。一个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英语思维意识的教师往往会使他的学生缺乏学习情趣和学习动力,很难进入情境化的外语学习之中。反之,一个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强烈的英语思维意识的教师,他的课堂则激情活跃、充满生机。因此,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先入为主,以超前的思维意识率先抢占课堂活动主阵地;站在组织、引导学生活动的制高点,居高临下,驾驭整个课堂教学于股掌之中。在具体实施中,教学策略的制定、计划的实施、活动的开展,都要在坚持用外语思维的教学思想的理念下进行,最大限度地以规范、流畅的英语口语组织教学,尽量减少母语的介入,为学生营造一种全真的外语学习氛围。

  如在Warming up课型教学环节中,教师应以娴熟的英语口语表达技巧为前提、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情趣为策略、以突出跨文化知识交际为引子、以拓展学生认知视野为目标,把学生带入英语学习的新天地。

  二、让学生的思维火花自燃

  教师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发挥好本身的角色作用之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就是要帮助学生产生学生兴趣、构建学习能力、实现学习目标、获得学习成效,让学生的思维火花自燃,而不是代替学生去学习,人为地泯灭学生那富于创新的思维意识。教师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路人,因此要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学生未知的知识,不要急于告知学生是什么,而应指点迷津,让学生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去探索、去遨游,探寻自我获取知识的基本方法、形成自我获取新知识的思维模式、体验自我获取知识的快乐。

  例如,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往往每出现一个生词,学生就会问: “老师,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教师也就随之脱口而出这个单词的中文意思。这种学习过程初看起来是一个很平常、很自然、很和谐的教学行为,但是日积月累,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应该引起我们高度注意的细节问题。仔细地分析,在这个貌似“和谐”的过程中,我们恰恰忽视了激发学生用外语思维的意识,泯灭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我们不妨将这个过程改为“请你自己查阅词典,你会发现好多你感兴趣的东西”,或者教师可告诉学生的英文释义,让学生在一定的外语运用情境中慢慢地品味、体验。这样,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有利于助燃学生用外语进行思维的火花。

  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学生已知的知识,不要满足现状、原地滞留,要用发展的眼光去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促使学生去探索、去体验。如在问题讨论、专题辩论、模拟演讲等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辅之于学生以活动事件发生的起点与焦点,让学生沿着思维的射线去自主发挥,促使学生的思维火花自燃。

  三、师生的思维要形成完美融合

  教师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同路人。教师要参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设计学习活动,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

  在实施过程中,一是师生可以换位思考,让学生从教师的角度,体验和实践本该属于教师工作环节的过程和方法,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和学习创造力的目的。同样,教师可站在学生的角度,让教师感受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所求、所需、所困和所急。这样,可以突破师生的心理障碍,消除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差异、情感差异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台上教师与台下学生的环境差异,消除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和畏惧心理,尽可能地达到师生心灵交流的平等与平衡,使师生的知情意行得以自然融合,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挑战意识、民主意识和创造意识。如在Comprehending 课型中,教师可走下“神坛”( 讲台) ,从空间上靠近学生,拉近和学生心灵上的距离; 从时间上实时贴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精心预测教学活动,预设教学方案,灵活调适教学策略,生成预期教学效果,追求动态发展,从而让课堂教学在师生思维融合中出精彩!二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运用资源策略,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资源构建模式,实现师生思维完美融合。

  总之,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生动直观、抽象思维和实践合理地结合,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转化为概念,用概念构成思想并以言语的形式加以表达;并使他们学会把从课本中学到的思想用于实际,使抽象的知识上升为具体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又发展了思维能力。新课程改革是机遇也是挑战,面临机遇,我们要善于积累、不断总结、相互交流、携手共进; 面临挑战。同时,我们还要去研究、去探索许多新的课题,不断使我们的工作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杨荣华;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025

  [2]韩华新;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硅谷;200902

  [3]章双林;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