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转化英语学困生

【作者】 潘冯志

【机构】 广西宜州市龙头中学

【摘要】初中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每个学生最初接触英语总是充满热情,充满兴趣,但随着词汇量的不断扩大,句型、语法知识的增多,教学要求和目标的提高,少数同学由于未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且基础不够扎实,随着好奇心的逐步消失,学习兴趣的淡化,成绩不断下降,逐步丧失学习信心,如何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英语教师,就应不断研究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引导他们喜欢学习,学会学习,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重新树立信心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提高能力
【正文】

      学困生是广大教师最关注的学生群体,学困生学习欲望低,自信心不足,毅力不强,学习方法不当,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他们感到学习困难越来越大,成绩越来越差,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学习。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合作学习理论”进行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动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深入了解分析学困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及困难。

  1、缺乏学习信心,学习能力逐减。

  初中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大多数是被动式地“跟着教师学”,尤其是由初中起点学英语的学生,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知识涉及面广,涵量大,他们便面临着词汇难记遗忘率高,长此以往,终于积重难返,学习成绩节节下降,失去了信心,形成了自卑心理,学习能力逐减。

  2、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

  一切学习皆起源于动机,明确学习目标的确立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部分学生共同愿望仅仅是出于好奇或一时热情,没有学好英语的使命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英语学习容易受到不稳定的情绪支配,学习热情冷热无常。因此,学习成绩徘徊不前。这一现象在大多数的学困生中普遍存在。

  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被动。

  大多数的学困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学习不主动,不会温故知新,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果非常差。而且作业质量不高,作业抄袭现象屡屡发生。

  4、缺乏科学的方法,学习效率低。

  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而学困生普遍采用的记忆力方法都是死记硬背,对生词逐个字母拼读,常常前读后忘;对课文理解往往不考虑上下文,朗读时照本宣读,有口无心,课内学,课后忘,知识的巩固率低。

  二、激发兴趣,唤起求知欲,重塑自信心。

  在转变学困生过程中,首先要点燃学困生的学习欲望之火。其次改变他们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最后针对学困生在学习方法上的常见病,采取:降低知识阶梯坡度,让他们每节课都有所得。给学困生规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系列;教学困生制订学习计划;教会学困生养成学习习惯,唤起学困生的求知欲。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对症下药,改变习惯。

  一部分学困生学习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对于这部分学生,必须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计划、有步骤地转变他们的行为习惯。大多数的学困生由于学习基础差,都会有一些懒惰心理,学习不够主动。例如,懒动脑,喜欢抄作业,在这个问题上,我的处理办法就是,先让他们抄,但是抄完后,必须对所抄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既可以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又能改变他们的惰性。

  2、指导预习,提前进入。

  对学困生的预习要把它当作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其进行精心指导,逐步规范要求,使其达到预期目的。例如我在指导他们进行阅读课文的预习的时候,我把所要预习的东西写成有形的条目,使他们的预习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在预习方法上,先要求学生用英语词典查单词,自己解决生词;然后,指导学生按词、词组、句、文、疑难等进行分项,即对重要词组、有用短语等进行罗列,作好预习笔记,并且记录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等,以便在上课的时候能够抓住教材的重点,把握听课的方向,跟上老师授课的进度。

  3、分层教学,鼓励参与。

  学困生由于基础差、学习方法不恰当,在上课的过程中往往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因此,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更好地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特别要照顾到学困生,把教学内容设计得难易得当。在上课的过程中,对于较难的问题,先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学困生补充或者回答,两者都给予鼓励。对于相对简单的问题,学困生可以回答的,则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回答完后及时给予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弥补欠缺,巩固基础。

  为了强化学困生的“感知—理解—记忆”的认识过程,必须对学困生进行易混淆是字词的区别、概念的区别,重点语句再理解、再分析等方面的教学。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除了在课堂上重视之外,课后,教师还应进一步做好辅导工作,给他们增加有关的练习。

  5、细心引导,做好衔接。

  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工作,“补差”不能单纯地停留在查缺、补漏、改错这些方面,在教学中学还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知识的认识能力。只有使学困生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相互联系,协调一致了,才能逐步学好基础知识。

  四、合作学习,让学困生获得成功。

  1、理论是行动的灵魂,行动决定结果。新课改下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学会合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教师平常要和学困生多交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变化。使他们意识到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不仅没被歧视、忽略,还被老师看重,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动力。

  2、树立新的学习交往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困生提供一个气氛融洽的空间,从同伴中获得帮助,缓解焦虑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责任明确,参与意识强,学困生可以和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同时也能体验到一种被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更有机会拓展自由发展的空间。通过小组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又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的智慧像大海中的一滴水那样微小,只有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合作分享,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对比,反思自己的行为,为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依据。具体做法: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策划者,又是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和评价者。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训练方式,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前后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所在,当活动开展顺利时,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教师要做到口勤、脚快、眼明、耳聪,及时发现学生活动中的亮点和可取之处,并给予真诚、恰当的表扬,还善发现合作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适时排忧解难,消除学生的情绪。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就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的新方法,新思路。教师要把更多的爱心献给他们,把更多的锻炼机会留给他们,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他们,把赞许的语言留给他们。使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爱他们,使他们产生不断进步的勇气。“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人才。”对这些学困生,我们教师要用锐利的眼睛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走向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布鲁姆.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3]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