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指导与调节——浅谈班主任工作

【作者】 杨顺和

【机构】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民族中学

【摘要】作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千条万绪,既繁又杂。要搞好一个班级,班主任对班级工作要精心策划,做好心理指导与调节、心理上要与学生沟通,工作上要与班干调节,要注重心理的换位思考,同时与全班同学交流,努力实现班级管理的高效率。
【关键词】班级管理;指导调节
【正文】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和谐进步,学生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基层组织。班主任通过组织和领导班集体实施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加强班级管理,则是班主任工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形成具有崇高的统一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       正确的集体舆论、自学的纪律和创新意识的集体,对于培养诚实守信,创造进取、严谨务实的未来社会建设者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若及时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事件、信息等管理要素,加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和情感交流沟通,就能统一思想、协调步伐,和谐、愉快地共创一个有凝聚力、有活力的班集体、实现班级管理的效率。

  一、要加强心理沟通,以求得班级群体对管理目标在心理上的认同。

  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经常出现学校和教师对班级提出的要求与同学心理有差距,班级要从全局出发,及时沟通,纠正学生心理上的偏差,使学生的心理趋向与群体目标保持一致。例如在2012年的上学期学校安排了一位教师担任了本班的英语教学,一段时间后,学生纷纷来向我反映该教师不尊重教学规律等诸多不是。本人经多方了解,了解到学生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但过于偏激,在与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时,一对学生的要求表示理解,二要求学生也要全面了解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完该教师的光辉历程及教学长处后,学生渐生敬慕及愧疚之间。与该教师交谈中,本人评细介绍了本班学生的特点,就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调动学生主动性进行广泛而诚挚地交流,并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与主张,该教师欣然接受。此后该教师又主动找学生谈心,全面了解学生的而求,主动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师生关系贴近了,感情加深了,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的配合也默契了。由此可见加强心理沟通以求得学生的心理认同,融洽师生关系,从而可以达到培养健康、和谐的班集体心理氛围的目的,使每个成员都感到生活集体中的满足感和责任感。

  二、要注意心理换位,以化解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同时重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中学生在人际交流上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又很少主动去理解别人,在学生阶段,这一心理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处理师生,学生关系问题上,本人具体做法就是“心理换位”。请学生担任评委,以班主任身份来处理师生,学生间的矛盾关系。学生在处理问题上往往顾此失彼,招来许多抱怨。本人时适引导,耐心细致地做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懂得人生在世,各种矛盾冲突也是难免的,要学生合理运用“心理换位”,设身处地进行体验和思考,从对方的工作性质,工作目标,以及这样的理由出发去理解对方,充分认识自身欠缺,培养主动与他人协作意识,在更高层次上恢复心理平衡矛盾化解了,班级和谐了,更生关系融洽了。教会学生明辨是非且确认学生班集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才能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班集体才能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尝试成功的精神乐园。

  三、要从个性特点出发,注意到班级中学生个性的相似和相容。

  人的个性影响人际关系和人的心理发展。学生在信念、态度、价值观,或身份、家庭背景方面相似程度高,彼此间就容易接近,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限关系;而相似程度低,则容易疏远,或否定的人际关系。本人特别重视那些固在消极的因素上有其相似性而形成的学生群体,因为这种群体有可能产生偏离集体倾向,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来转移他们的兴趣,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并通过有重点地部分学生认识转变工作来降低这种群体的相似性,使他们能更好地溶入整个班集体中。一般情况,对个性不同的人,可以利用个人需要上的互补来调节心理上的相容或人际关系的倾向性。如简单地安排座位,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把主动与他人来往对他人表示亲热的人组合在一起,把喜欢支配他人、帮助别人的人与期待人引导帮助的人组合在一起,相互有满足趋向,能相片融洽,这种互补性的心理调适,有利于学生的竞争与合作,稳定班级群体的乐观情绪,实现人限关系的和谐默契,使班集体充满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本人还发现这种安排,使班中相当一部分同学的成绩大有起色,而且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不同以往,学会了谦让,互相尊重,知道以班级为重,关心和维护其荣誉。班级管理步入和谐、健康,发展的轨道。因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来处理问题,是为之有效的好办法。

  四、合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正效应

  学生产生负向逆反心理,内在的原因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看问题容易简单片面,但他们思想开放,单纯耿直,敢想敢说,只要道理明白了,转变态度也就指日可待。对这类学生的疏导重在讲明道理,消除错误的认识因素;其次,要把握和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打动学生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其三,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提高疏导工作成效。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公正、公平,不偏颇,讲道理既讲有利的或好的方面,也讲有害或坏的方面,引导学生进行逆反思维。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逆向思维的特点,鼓励学生针对班级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师生共同研究讨论,达成共识。这既满足了学生张扬个性的心理需求,也培养了学生主动管理班级事务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班级管理,班主任普遍带有主观性、随意性。或是强制性地发号施令,或是家长制地出言必训;或是保姆式的看管,不给学生一点自由支配的权利。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地位、压抑上学生的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导致学生逆反情绪高涨,教师却疲于奔保卫。不利于现代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教师引导,学生创建,师生互助的新的班级管理模式将班主任从起早贪黑班级工作无巨细都要从管中解脱出来,教师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来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以求教学效果与班级管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