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对校企合一教学模式的再思考
【作者】 徐竞雄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 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学校和企业发展的战略诉求。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教育的重点在对学生技能的培训上。校企合作已成为发展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关键词】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校企合一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也应运而生。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已经从规模发展进入内涵发展阶段,但校企合作总体上说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和创新。
一、校企合一的内涵
校企合一是从学校层面上定义的一种以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体化运行机制,它要求职业学校根据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通过引进参与或创办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学校总体规划与统筹安排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性组建专业实训公司,并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在现实中,校企合一是教育机构与产业机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的各种合作活动。是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等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行业的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参与培养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办学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为重点,通过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使职业学校的毕业学生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
二、校企合一实习教学模式的表现形式
1.“订单式”培养模式。是用人单位提出用人标准,学校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规格、数量签订订单,然后进行培养。教学计划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根据岗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确定培养方案,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企业参与学校培养方案的制订,通过讲课等各种形式把企业的用人要求及企业文化传递给学生。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一体。
2.“工学交替式”培养模式。由于学校的经费有限,每一个专业不可能都建立良好的校内学生实践基地,而企业又迫切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校企双方签订协议,把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与初步的技能培养,每学年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到企业接受技能培训。
3.“校企联合式”培养模式。是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办班,企业与学校成了办学的伙伴,双方共同组建管理团队,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管理和基础文化可教学,企业负责专业教学、实习实践等。在合作过程中学校得到了企业办学经费及师资支持的同时,企业则在一段时间后可以得到符合自身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校企双方成为了利益共同体。
三、校企合一实习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1、认识层面.校企间存在认识差异:这种差异导致学校热情较高,而企业以应付为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对“校企合作项目”的认识不足,只是从招用员工的角度去实施这项工作,没有认识到光靠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用人要求;另一方面,学校对此项目的认识也存在误区,没有把项目实施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出现了就事论事的现象,导致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主动性。另外还有学生认识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宣传不力,使部分学生的认识缺位。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影响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利用顶岗实习的机会来锻炼自己,部分学生对技能鉴定也表现出无所谓,有些学生甚至不参加或中途退出技能鉴定。
2、操作层面,专业教学没有有效渗透:“校企合作项目”到了顶岗实习阶段,学校的专业教学很少融入到学生的实习教学中,其主要原因是不少企业把实习的学生当准员工使用,使得专业教学很难渗透。
3、技能鉴定实施困难:“校企合作项目”要求在实施校企合作的当年进行技能鉴定,这在实践中很难实施。其主要原因是,对于学生而言,一般宜在鉴定前组织短期集中培训,而实施“校企合作项目”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开始顶岗实习,在此期间要让学生从岗位上脱离出来进行技能培训和鉴定,在很多企业很难实施。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上,校企之间缺乏协调机制,缺乏针对性和应急措施。上述问题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应该引起得我们思考。
四、校企合一教学模式发展方向
校企合一的根本目的就是学校、企业、学生、社会互利共赢。,就学校而言,其优势在于培育技能型人才,提高办学质量,同时利用企业提供的实训设备、实习基地、专业师资等,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学校在实习、实训设备上的投入和专业师资培训的压力;对企业而言,其优势在于可以储备人才,随时招募到可用的技能型人才,提高现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减少人力资源成本,解除用人的后顾之忧,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学生而言,其优势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就业的渠道更加畅通和宽广;对社会而言,其优势在于能够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率,实现人才供需的可持续发展。其今后发展方向有如下几种:
1、校企互动。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使学生做到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品、产品合一,学育人、创收合一。
2、产学研一条龙。是企业直接进驻学校,通过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让学生在学校零距离接触生产过程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学校可以获得企业的适当资助,学生可以通过观摩和专业技师的指导,学到企业生产最前沿的知识与技能。教师也学到企业的专业技能,有效促进了双师素质的发展,同时使学校的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学校教师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技术革新和研发,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校企互补。即学校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自己创办公司或经济实体,公司的所有成员都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实行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公司对外承接业务,专业带头人为公司法人代表,学生一进学校就从最基层干起,跨入校门后就有两个身份:学生与公司员工。学校自创的实体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学生不是为了实习而实习,而是一种实战的训练,使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突破了只停留在学校与社会的层面上。为多渠道解决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条件,为学校的多元管理模式提供了更好的思路。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教育工作者要在创新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制定相关制度进行多层次交流,确保校企之间实行深度合作,学校、企业、学生均取得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和学校各方都满意,那么校企合作的发展会出现更好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拥贤.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8,(9).
[2]王正功.胡振东.校企合作模式初探[c].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会议论文集,2010.
[3]余祖光.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4]姬中英. 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