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作者】 陈丽丽

【机构】 山东省宁阳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1、当前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

  据有关文献报道大约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这些学生进一步调查发现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危机意识、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

  随着对知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致于社会与家庭重心都放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大多数学校也偏重于抓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够或没有普及,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造成部分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调整心态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挫折易造成心理疾病。同时,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学生的许多意志品质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如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2、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优化体育教学情景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互帮合作快乐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着重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学习的习惯。互相帮助、探讨学习,使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也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心。体育活动中以小团体为主的练习活动,可以缩短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相互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在活动中,教师应经常注意学生的活动,关心学生的情绪状态。如可以拍拍学生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也可以发出提醒、警告、停止的信号,或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及优美的示范动作唤起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育学生自信心的肥沃土地。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精神。教学中运用游戏,能够使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奋勇拼搏。如:集体跳长绳游戏比赛,接力跑游戏等集体游戏活动。通过对游戏规则的了解和参与游戏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夺取胜利的精神品质,同时让学生在比赛中也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3、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法灵活

  (1)、开发学习动力系统,产生良好心理定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的最大动力。教学中,可通过目标设置法,创设情境法,价值追求法等,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锻炼、健身的动机;通过成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教学“引趣”法等,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改变或改善学生的体育态度,养成体育习惯,产生良性心理定势。在课的准备部分,可采用音乐舞蹈、游戏、多媒体视听等多种方法导入,而不是通常四列横队听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如一节篮球教学课,改变教师先讲解示范,再组织学生练习的老方法,可先安排观看NBA比赛的精彩片断,引导他们以这些精彩动作为榜样,努力学好本课篮球技术,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大大增强。

  (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体育学习心理。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主体意识有内在需要的趋向,当满足这种内在需要时,人会产生愉快的体验。引导学生能逐步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任何学习活动的成功,均是在不断修正自身不足的过程中实现的。自我评价是个人前进的一大动力,为此,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乐于接受他人批评和建议的心理倾向,有意识地识引导学生经常分析和检查自己,了解自己的缺点,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要求。

  (3.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迎面接力跑比赛气氛活跃、竞争激烈,失败一方学生往往不能正视失败,或垂头丧气,或不从自己这组找原因,而反说胜的一方违反规则。教师应在指导时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控的方法,不断修心自己的心态。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首先要学会沉着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反复思考,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把心理健康融于体育教学课堂上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

  体育理论课一直是学校的薄弱环节,学校的体育教学应该给予重视。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方式讲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三者缺以不可,其中身体健康是其它两个方面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能使生理健康产生更大的价值。同时,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掌握心理健康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及时而恰当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并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在运动中寻求快乐,陶冶情操。

  (2)因材施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因人而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对孤僻、怪异的学生适宜选择篮球、足球、排球、集体接力、拔河等项目;对优柔寡断的可让他们多参加球类的活动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对腼腆、胆怯的学生可选择武术、体操、以及篮球、足球等项目的锻炼。

  (3)合理的运动负荷与心理健康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因素有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持续的时间和运动频率,从运动类型来说,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令人愉快有趣的运动,有氧运动,回避人际竞争运动,可以自定步调的运动;从运动强度来讲,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强度能够改善情绪状态和焦虑、抑郁、紧张和疲劳,相反,大强度的运动却可能增加紧张、疲劳;而运动持续时间,研究认为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2030分钟、6090分钟也会产生良好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