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刘祖英

【机构】 广西宾阳县甘棠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在教育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研究性学习。它是适应未来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运而生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重点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此,提出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课题,并做一些理论和实践探讨。 

  一、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中学生观察积极主动,但精确性不高,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对具体材料识记的指标仍高于对抽象材料识记的指标。抽象思维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初步掌握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能够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一些比较复杂的关系和联系,他们开始用批判的观点看待周围事物,但还不成熟,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根据这些特点,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为: 

  1.增强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学生通过实践、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调查,更深刻地了解和体会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进步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注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增强其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养成科学态度和道德。在中学英语教学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具有认真、踏实、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与成果。

  3.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获得初步体验,激发起他们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并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质疑、探究、动手、求知的积极态度。高中英语教学的语言交际性的特点更强调的是学生这方面的培养。 

  4.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思路的能力,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5.培养搜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特征,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利用信息,促进学生思考和创造。 

  6.学会合作与分享。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环境,让学生学会交流信息,分享大家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这将为他们以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实施.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来说,它与别的学科的最大不同就是它的交际性比较强,整个教学都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而展开的。根据其学科性质和学生的特点,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适于采取以下组织形式: 

  ①小组合作学习。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教给学生知识,给出学生问题的答案,结果是高分的英语成绩,却连一句简单的问候也用英语表达不出来,即“哑巴英语”。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培养学生熟练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已迫在眉睫。这样,英语教学就必须给学生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小班级的教学规模是英语教学最理想的模式。但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中国学校的班级人数远远超出标准人数的要求,因此,把班级分成小组就尤为重要。

  ②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运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全班围绕一个共同的研究课题,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独自完成收集资料和信息的任务,届时与全班集体讨论,获得结论。下面以“中英饮食文化对比”为例说明。教学示例:中英饮食文化对比。知识目标:有关饮食方面的词汇和句型。能力目标:扩展学生的词汇,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德育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英两国饮食习惯的异同,培养学生文化包容意识。 

  2.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 

  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知识的掌握,偏重于陈述性、外显性知识的传授。在这种模式下的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式的、静坐式的,教师的教主要是停留在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的水平上,从知识目标上,只是注重了行为性目标。这样就很难适应社会需求的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播者的主动地位,由知识的垄断者、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建议者、资源开发者和指导者。同时,相应地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去聆听教师一再重复的事实和理论,这就要求学生改变固有的接受型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由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另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校长也要确保研究性学习权力的下放。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或活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很好地运用对广大实践工作者来说基本上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实践。虽然这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功,但在目前的教育体制、教师本身水平局限下,也会在实施中受到一些局限。但是作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理念,它经过长期探索,最终会取得预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