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对课改新形势下思想品德课堂的几点思考

【作者】 管绍林

【机构】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二中学

【摘要】面对思想品德新教材,许多教师显得束手无策,课堂上碍手碍脚,杂乱无章,以至上课敷衍了事。新事物的出现,要求有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对策,所以教师应在教法上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变革。理念上由传统的“重培养论”向“重学习论”转变;教学上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正确处理好教材设计的留白、问题;工作态度上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
【关键词】课改;思想品德;思考
【正文】 

  面对思想品德新教材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哀声叹气,显得束手无策。我想是因为他们还有真正领会和理解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施教,暂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而又没有去认真钻研和大胆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新事物的诞生必然要求新的观念和方法去对待,所以广大教师进行一场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教学变革势在必行。本人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第一线的实施者,感触颇深,对思想品德课堂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思想品德课堂要体现当前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育由“重培养论”转向“重学习论”。 

  当前课程整体改革都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育由“重培养论”转向“重学习论”。今天的课堂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任教师支配和摆布的被动的受教育者。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重在评价老师传授了什么知识,学生从老师那里接授了多少知识,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给”和“得”的关系。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支配下,学生就相当于温室里养尊处优的花朵,给它精心的呵护它就悠然自得的开放,只要把它放在野外生存,就会承受不了日晒雨淋的考验而枯萎。这就是“重培养论”带来的后果。因为它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由于老师在课堂上唱主角而埋没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失去了锻炼和发挥的机会,培养的学生今后将缺乏创新能力。

  在当今世界各国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党和国家从战略的高度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首先要具备创新型人才,而学校则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所以教师能不能培养出新型的合格人才对一个国家的兴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传统的“重培养论”思想己落窠旧,思想品德课堂务必重视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抛弃“重培养论”,树立“重学习论”的思想。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的关系应该是面对真实生活的探究活动,合作、学习、对话、感悟、体验的关系。教师不在是“支配者”、“说教者”,而是学生的“对话者”、“商谈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起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教师要放下架子,不能高高在上,要用随和的目光和可鞠的表情面对每一个学生,力求课堂氛围平等、和谐。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参与、践行和思考。不但要让学生得到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得到什么。所以思想政治课堂应是学生发现自己、展现自己的平台。

  二、教师应充分、合理的利用好教材设计的留白和问题,以强化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表达有适当的留白和小问题。有些教师对留白和问题这一内容不闻不问,不但在课堂上不给学生机会去思考,甚至于连自己也没有去认真思考。一但学生问起便措手不及,草草应付,让学生将信将疑。编者设计这些留白和问题自然是有其意图的,它为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的空间,力求在启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在鼓励他们尝试探究的过程中,体现教材的开放性、诱导性、和引领性,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自己去体会,自己去解决,自己去锻炼,自己向前走。如果教师忽视了这一点那就给学生留下许多疑惑。使学生失去了培养、锻炼、提高自己的机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一个重大失误。所以教师要重视对留白内容和问题的利用,配合、协助、引导学生完成留白内容和问题的要求。

  三、教师备课要充分,要精心设计教案。

  备好课是我们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没有准备的一堂课是一定不会成功的。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往往在上课之前仓促的瞟几眼课本就走进课堂,照本宣科的三下五除二就把内容讲完,枯燥无味,试想一想学生会得到了什么、得到了多少。这是对学生、对工作极不负责的表现,我们为之深感忧虑。

  我们不难发现思想品德新教材每一节课的内容表述不多,这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这正是新教材赋予教师更多的创新空间,教师需要对自己的常规教学活动重新进行审视。从简单的问题如课堂提问,作业布置等,到复杂的问题,如课前准备些什么,教师在教室里应处在什么位置,在课堂里应做些什么如何指导学生做练习等,都要重新考虑。教材内容减少了我们不能感到庆幸、轻松,反而面临如何有创意的去设计每一堂课这一严峻考验。因为学生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教师所设计的让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这一途径来实现。我们面对的是新教材,这迫切要求我们在上每一堂课之前,要反复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所设计的教案要根据内容的特点要新颖,不乏味,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当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如课堂可增加小品、舞蹈、讲故事、观看影视片断等形式的插曲。如我在上七年级“学习新特点”这一节内容时,我先组织学生参观我校的各种教学资源,然后在课堂上召开“发现学习资源”汇报会,学生都踊跃发言。如果课前不作充分准备,课堂就会枯燥、平淡、死气沉沉。所以课前一定我做好精心设计,然后在进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