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班主任的人格形象塑造与班级管理
【作者】 杨成苹 陈联富
【机构】 云南省镇雄县花朗中学
【摘要】【关键词】
班级是学校组织、管理的基本单位,一个学校管理的好坏以及能否可持续性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班级管理的好坏。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的理论,其实班级也是一个“小社会”,它融合了大社会中人的一切喜、怒、哀、乐,微妙的人际关系等,一个不同管理程度下的班级氛围能影响每个学生今后的个性发展及良性人格的形成。从这一高度来看,班级管理的好坏尤为重要,而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班主任自身人格形象的影响。班主任是班级这一最小组织形式的主导者,是与学生接触最多、最亲密的人。从一定意义上讲,班主任的价值倾向、相应的情感品质以及人格的意志力量等无不影响着学生的长成。甚至几年下来,“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那么,如何塑造班主任的人格形象有利班级的管理呢?
一、爱心是班级管理的前提。
有人曾这样说过“教育的水是什么?是情,是爱。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园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是爱的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这里说的爱是一种“博爱”,它是弥漫在班级之池的水,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它也是班级管理得以良性发展的前提。而一般说来,这种“博爱”主要体现在班主任对学生的四种不同态度上,一、是普遍的关注,二、是普遍的期望,三、是普遍的信任,四、是必要的宽容。普遍的关注,就是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既要关心各类问题的学生,也要关注广泛层面上的“中等表现”学生,因为他们常常被班主任习惯性的遗忘。记得每次月考后我都要找学生一一谈话,给学生以成绩上的分析,学习上的鼓励,让每个学生获得班主任真诚的情感与尊重。但有一次月考后,由于自己情绪不好,全班35人中仍有几位同学,我一直未找他们谈话,其中包括成绩中等的陈某,恰巧这一偏差给了那些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后来在我与陈某的谈话中,他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他很在意老师的作法,难怪他有一段时间萎靡不振,情绪低落。从这点看来,其实每个学生都在渴望着老师对他们的每一个细节。当然,班主任的普遍关注不仅表现在学习上,还应更多地表现在生活和心理的辅导上,班主任应成为他们最信赖的知心朋友。往往一个皮蛋能祛火,一瓶牛奶能安神,一滴“珍视明”能舒适眼睛,一封信能启迪学生的心灵。普遍的期望是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班主任找学生谈话是最多的,而每次谈话后,我都要给学生这样的一些话语,如“老师等着你的好消息”、“让我们互相调整心态,共同努力”、“只要能赢自己一把”,这些往往能给学生一定的鼓舞。普遍的信任能赢得师生之间可贵的彼此尊重,这对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与稳定能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记得有一次班会课时间,因我要处理一件急事,就把班会课的内容临时交给了值周班长,让她先主持开着,没想到那次班会课比以前的哪一次都活跃、有条理、效果好,让学生记忆犹新。信任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唤起学生良知(一个原本很难查的“案子”竟会不攻自破),它会让学生对你开口倾吐内心的真情。必要的宽容也是班主任“博爱”的体现,宽容不是对学生过错的无原则地袒护,而是传达对学生的理解,以自身的博大胸怀去激励学生,使学生走向自律。对学生的错误,我总是采取“善待”的原则,即使对所谓的“顽固份子”,我也是“刚柔相济”、“斗智不斗勇”,往往最后能达到让犯错误的学生“心悦诚服”的目的。总之,宽容确实是对班主任是否有博大之爱的一种考验。
博大的爱是班主任人格的核心内涵,没有博爱,那么,班主任的整个人格形象便树立不起来,班级管理也就失去了“灵魂”的东西,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班主任“人吃亏,戏不好看”。
二、民主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民主是什么?用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话说,就是“凡事多商量”,在商量中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在商量中实现学生主体价值。班主任在建立班级民主的氛围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话的平等,这也是商量的意义所在。如我刚接手班级时,最令人头疼的是周末外出,学校限定每次外出5人,而次次符合条件外出的却超过这个指标,经过一段“挫折”之后,我终于从班级学生的商量中找到了好办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各抒已见,最后“以寝室为单位,依表现轮流外出”的最佳方案在全班获的通过。现在,我还经常在班上征集班级管理的最佳方案。从开始的一个班委到全员分组轮流值周,再到三个值周班委,我的班级管理走过了一个由变化到稳定,成熟的过程,一个民主的班级氛围已基本形成,班级的持续进步便是民主交往所惠赐的教育效果。当然,民主的反面是专断,专断的形成有多种,归根到底就是班主任一人说了算,“和你没商量”。所以。民主的人格从另一方面反映为善于自控、能够延迟满足,克制个人意志与扩张欲望的膨胀,克制冲动,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而这点往往决定着班级良好管理的稳定性。当然,民主仅作为一种行为包括管理、交往策略,那是一种表层的追求,深层的追求是对人的平等的尊重。
班主任民主管理的操作,若没有潜在的对学的尊重,没有人格影响的保证(只是呈于表面),民主就永远是一个画不像的葫芦,所以,班主任的民主人格形象是班级管理良性发展的基础。
三、求真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学生在校先是做人,然后是学习。而学习是每个学生的天职,在学生履行自己天职的过程中“求真”二字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叶圣陶先生早有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正因如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求真的人格形象才是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核心内容,所以说求真精神也是班主任人格的重要内涵,其具体而言就是班主任的探究精神、唯理精神。班主任的探究精神就是班主任习惯探索,追根创底的执着态度。当然,在班主任的广阔工作空间中,在和学生包括学习指导在内的广泛交往中,以及课程学习实践中,会遇到许多不解和未知的问题,班主任应以坦诚和自觉地探究的姿态显现在学生面前,把自己探究的过程袒露给学生。如我班有一名女生,她品学兼优,但很爱看校园小说,为了培养其个性,我对她学习上的某些作法一般是不枉加干涉的,但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发现她的成绩有下滑趋势,甚至有时连正常的作业都忙于难交,而追其原因,她甚至把下课的十分钟也拿来看小说。我想她这样是绝对不行的,但我又觉得不便强行说服、制止她,于是,我与她之间展开了“有效看小说”的讨论,共同探索出了既不误学习,也不误看小说的最佳方法,她表示十分满意。唯理精神就是坚持科学,坚持基本正义。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唯理的人格影响,在于鼓励不同声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在于让学生明白在科学和正义面前,应该是人人平等的,追求真的价值应该是高于一切的。如班主任严谨的治学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突出的学科协调能力以及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方法的理念等都会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生活中求真价值的意义所在。唯理精神还在于班主任把握辩证和冷静的态度,不仅引导学生对学校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能作一分为二的评价,要求学生先思而后行,而且把社会上的事情,包括狂热的、偏激的、灰暗的等等,交给学生去评判。如我经常组织学生学习《读者》、《中国青年报》、《青年博览》等报刊杂志上的一些文章,像《暗香》、《三块钱》、《赢自己一把》等,以自身的冷静的剖折、真诚的交流,来影响学生既要勇于批判,又要冷静批判。为此,班主任求真的人格形象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才是影响学生形成良好个性的重要因素。
四、践履是班级管理的关键。
作为一种教育影响力存在的班主任人格必须保持在心与口上的一致,在言与行上的一致,在整个人生历程上的一致,它拒绝萎琐,也拒绝伪善——这就是班主任践履的人格形象。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这种形象能让学生自发地模仿,认同,在不知不觉间受到影响,自觉地建立行为的制约,即所谓“潜移默化”,这对形成强烈的班级合力能起到关键(下转第15页)(上接第13页)作用。
践履即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它是一个貌似容易,却难以真正做到的自我要求。当前,很多学生并不缺乏认识,缺乏眼光,而是真正缺乏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改良自我做起的责任心和踏实行为。为什么一把扫帚倒在地上,学生们过去过来竟无人捡起呢?为什么不能做到人走后随手关灯呢?……其实践履精神是中国传统人格的一个重要内涵,勿经善小而不为,先扫一屋而后安天下,知行合一,等等,都强调了“做”的精神,于是,在平时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践履的人格形象非常重要。当然,这种人格形象的体现有时是长期的过程,哪怕是从地上捡起一张废纸扔到垃圾篓里这一举手劳。但我们要坚信:只有当学生从内心真正感受到班主任践履的人格形象时,学生的践履人格才能真正形成,持久并付诸实践。
爱心、民主、求真、践履是班主任人格形象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同时体现了班主任情感品质和理智品质的统一,它应当是所有班主任的毕生追求,因为只有在各自的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和运用这些人格形象,那么才能形成综合的班级人格形象,班级管理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更高境界,同时,班主任自己也能最终达到一个“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格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