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激发学生责任意识,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作者】 刘 欣
【机构】 山东省烟台工贸技师学院
【摘要】【关键词】
2012年秋,我第一次成为班主任,这时我才发现以前对“班主任”这个名词的理解是非常肤浅和片面的。学校班主任工作远比我想象要繁杂,抓纪律、卫生、仪容仪表、迟到、旷课等成为班级管理的常规工作,还要组织好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但是有时尽力去做,却未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学生反复做不好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学生的情况,我采取了多种约束措施,但都收效甚微,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使我意识到纯粹对学生的约束与管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案例简介
我接手的班级中以女生居多,这样使得班里仅有的4名男生突显了出来,也许是出于潜意识里对男生的信任,一接班我就给其中三名安排了临时班委职务,让他们协助我管理班级。他们也确实比较认真负责,在班级里树立起一定的威信,在一个月后的班委选举中,他们也以多票正式当选。
新生班学生众多,而我又没有班级管理经验,加上脾气过于柔和,对学生要求不严格,在学生入学适应期过后,班级显现出较多问题。这几名班委曾向我反映班级不团结,部分同学没有集体荣誉感,而我则认为这是暂时现象,过一阵子就好了,并让他们做好本职工作,以身作则。在学期过去一半时,他们突然来找我说要辞职,我对他们进行了劝说,暂时打消了他们的念头,但好景不长,没过几天,他们又来找我辞职,由于当时我被班级事务缠得焦头烂额,一气之下同意了他们的申请,将他们撤职。自此以后,男生们开始充分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早操迟到、站队说话、内务凌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值日偷懒,班级的考核单上经常都有他们的名字,而对他们我也采取过很多措施,但都没有什么效果,他们成了让我头疼的“四人帮”,第一学期的后半部分就在与他们的“斗争”中惨淡收场。
第二学期,系里对学生的管理更为严格,我本以为在这样严格的管理下,他们能多少收敛一下,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他们依然我行我素。致此我开始反思:他们都不是坏孩子,但为什么就屡教不改呢?我决定和他们推心置腹的谈一谈。我先分析了一下他们的性格,四人中有两人说话份量比较足,这两人中一人比较圆滑事故,而且工作过一年,另一人则较为耿直孩子气,于是我选择了前者。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坐下,用平和的口气和他交谈,分析他们违反纪律的原因,提醒他已经18岁,是成年人了,要加强责任意识,要为别人着想,要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同时我也向他坦诚的表示目前班级的表现让老师脸上无光,虽然你们已经不是班委,但在同学们心目中还存有威信,是不是应该帮助老师管理班级。一席话说下来,他目露深思,然后表示回去后要跟其他男生谈一下,以后好好表现,不给老师添麻烦。果然,从这次谈话后,男生的表现大有改善。而后来由于班级表现排名一直处于系里靠后的位置,系领导对我进行了一次严肃批评,大有撤班主任之意,他们知道后竟主动来找我要求承担班级管理事务,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同时班里其他同学也纷纷加强了对自身的要求,班级面貌焕然一新。
二、案例启示
这件事情给我的启示是:只有培养学生对自己、对班级、对学校、对家人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意识,他们才会自觉去做好事情,也才能成为适应社会的合格人才。所以,加强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潜移默化,无声教育。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与其一遍一遍地对学生说“你要有责任心,你要对自己,对家长,对国家,对...负责”,还不如平常在孩子面前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比如老师的承诺,不能说完就完,要确确实实地做到;要想让学生懂得认真值日是应尽的职责,教师就应拿起扫把亲力亲为。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养成日常行为习惯,形成一种热爱集体的责任心。
2、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榜样可以是名人, 也可以是班级中热情积极的学生。通过班会或其他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讲述名人的事迹。比如我曾给他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公交司机行车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一是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中最后的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二是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三是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汽车和乘客的安全。做完这三件事后,他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名司机之所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能圆满履行完自己的职责,源自他那深沉的自觉的责任感。这个故事对学生们触动很深。另外,对于班里有责任心的学生,要及时在班上表扬他们,一方面可以鼓励他们,一方面能在班上形成良好的影响,对学生产生一种正确的引导。
3、落实职责,提高学生责任意识。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他制定的班规中,给班级的每一名学生都安排了大大小小的职责,把管理班级的“大权”更多的放给学生,不但使整个班级更具凝聚力,而且大大增强了每个同学的责任意识,自发的做“集体”的主人。
4、让学生体验到自己过失的后果,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有一个故事是说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让他赔钱。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说钱是借给你的,一年后要还。在接下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最终挣回钱还给了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里根。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5、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
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另一重要渠道。现在很多家长往往有这样一种错误想法:“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多做家长思想工作,让他们知道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与老师配合,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
总之,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中学生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使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成为服务社会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