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为作文教学注入几滴活水

【作者】 张兴霞

【机构】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口镇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写作水平的高低,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成绩。因此,写作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学生作文水平不高,这几乎成了作文教学久攻不克的一个堡垒,令人困惑。每星期的作文课就成了最难熬的两节课,许多学生常常是两节课写不出一篇作文,学生越写越怕写作文。语文老师究竟该怎么办?其实,仔细想想,在平时的教学中处处渗透着作文写作。

  许多学生谈作文课“色变”,根本原因就在于觉得无话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久而久之,学生会对作文没兴趣,不想写。要走出这个低谷,最基础最重要的便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并创设一定情境,使学生言之有物。文章的材料主要来自现实生活,让学生接触日新月异的社会,让学生置身多姿多彩的世界,让学生感受万紫千红的自然——让学生熟读社会这本无字活书,这才有助于学生积累资料。但就目前应试教育情况而言,经常走出校门不容易,因此中学生作文中,选材的单一化、模式化现象相当普遍。例如写老师,不是带病上课,就是耐心给学生补课,要么就是工作到深夜十一、二点;写朋友,无非是一起复习功课,要不就是提醒我考试时不要作弊;写父母,经常会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送孩子上医院,或在放学时冒雨给我送伞;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间接观察,即通过书刊、电视等媒介手段观察生活,弥补学生社会实践的不足。学生间可以资源共享,在每堂课前5分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活动。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清楚的表达出来,老师和同学共同评价。为了更好地利用每次活动获得的材料,活动之后,可以让学生用日记或随笔的形式把活动写下来,并写出所感所想。这样就开拓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反复练习,在写作时自然就会很容易地从大脑中寻找出需要的东西,想写的内容也就多了起来,这样便不会感到写作文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写作也就乐在其中了。“交换一个苹果,你只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个思想,你就会有两个思想”,在相互交流中,使学生获得启发和借鉴,增加了知识储备,积累了写作素材。同时为了这5分钟,学生会在课下积极的准备,培养了阅读兴趣,扩大了知识面,为写作引来源头活水。

  语文教材汇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章精华,久经岁月磨练,历来脍炙人口,融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语言美、情操美于一体,是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在教学中准确而充分地理解作品内涵,把握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把作者创作时那种激奋的情感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了课文的美。把课文当作例子,当作优美的范文,让学生在一种美的、愉悦的情绪当中,感受优秀作品的魔力,从而激发其创作的欲望。赏析名家名作,学习名家新颖、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技巧。这些作品中凝聚着作家处理生活素材的种种经验,仔细研读它们,揣摩其选材构思的技巧,并试着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1、进行同题作文练习。我在教《春》、《济南的冬天》这一单元时,先以《家乡的春天》为题,让学生列出提纲,并在小组展开讨论。有些学生感到家乡的春天虽美,但很难用恰切的语言描述出来;有些学生则感到选材的困难,写不出家乡春天的特点。这样,学生就产生了借鉴的需求感。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习《春》《济南的冬天》这些优美的散文,学生陶醉于艺术大师创造的优美的艺术氛围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热情,于是,我便让学生写《我和大师比一比》的作文总结,向老师汇报。学生经艺术情境的感染,得到了深刻的启发,写出了自己的不足和艺术家的长处所在。我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赞扬和肯定,促进了求知氛围的形成,全班同学沉浸在积极努力的氛围中。

  2、改编作品内容。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经过分析课文,学生对课文有了大体了解,在说到文章的自然环境时,同学们知道是来衬托小弗郎士的轻松愉快的心情,为了加深对小弗郎士的爱国感情的理解,我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抓住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续写了一篇文章《小弗郎士放学后回家》,与前文的叙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说到本文线索时,知道是按小弗郎士的见闻和感受来写,韩麦尔先生的形象是通过小弗郎士来展现的,那么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来改写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那会怎样?根据课本上的信息我让学生走进了韩麦尔先生的内心世界。学习完本文后,我又让学生写了一篇文章《我的第一堂法语课》。学生有话可说,积极性很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体裁改写,如《钱塘湖春行》改写成一篇散文;《皇帝的新装》改写成课本剧;《陌上桑》改写成一篇小说等。作恰如其分的改编,既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又可提高写作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实践证明,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若能利用好课堂中这点滴的内容,无疑是为作文教学注入了几滴活水,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作文教学也不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