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论构建开放性的高中物理课堂策略

【作者】 唐仕贵 李 英

【机构】 江西省龙南中学

【摘要】传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过程较为封闭,课堂中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课后练习忽视学生的差异性,讲究整齐划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课堂逐渐从传统封闭的教学走向了开放性教学,开放性教学提倡以开放的导入来激发学生兴趣,在开放的学习模式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以开放的练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开放性;课堂教学;策略
【正文】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教师个体的单方活动,而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整合的过程,具有开放性。传统高中物理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课堂中多教师讲授学生接受,较为封闭。在新课改下,物理课堂开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课堂从封闭形式逐渐走向开放形式。文章就结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对此进行简单分析。

  一、以开发的导入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是从知识传授角度来进行教学,故而教学中教师也就容易关注自己的讲授方式,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构建方式,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从学习过程来看,要提高学习效率,需让学生这一主体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开放性的课堂提倡以形式多样的导入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教师主导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导入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原有知识基础或结合生活实际而采用多媒体、故事、活动、实验、话题等多种方式来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如在“”坐标系”的教学中,要学生理解这一抽象概念较为困难,为此,教师以Flash动画来展示一个小偷偷东西被警察抓住的情境而引出GPS定位,因学生对GPS定位较为感兴趣,以此为探究点引入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建立坐标系的知识学习,学生的兴趣很好地被激发,再以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坐标轴和正方向、选择坐标原点、如何确定坐标轴上的刻度值等知识,学生的探究欲望会更强。

  教学中也可采用课前以导学案形式引导预习,课中通过小组汇报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方式来导入新课。但无论哪一种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知学习而做准备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而进行选择。

  二、以开放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形成知识的构建。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倡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开放课堂的构建。首先,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更多是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而在合作探究中,教师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生在探究中主动参与问题分析和解决,主动构建知识。如“曲线运动”教学中关于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的学习,教师呈现砂轮打磨工件情景图,以问题”我们该如何描述铁屑飞出时的运动方向?“引导学生分析后得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点并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得到,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同时,在应用合作探究模式过程中,学生小组间的相互探究有利于知识的构建。以“追寻守恒量”的教学为例,在对“造成势能和动能发出转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有的学生认为因为有重力的作用,如果没有重力的作用,小球不会滚下来,势能就不会变,有的学生认为有重力作用不一定就能使小球的高度下降,例如小球放在水平面上。只有放在斜面上的小球在重力作用下势能才会减小,同时动能增加……教师引导归纳当物体受到重力,而且造成物体的高度下降时(也就是有重力方向上的位移时),物体的势能减小,动能增加。也就是说,当重力有做功时,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从而让学生将零散的认知总结为知识点,促进了知识的构建。

  三、以开放的作业形式来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在传统高中物理中,教师安排课后练习和作业都讲究整齐划一,即以相同的要求来让全体学生完成,这种方式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导致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消”的现象发生。提倡开放性的作业形式,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作业和开放性问题设计来促进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获得不断发展,实现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首先,要注重采用分层作业形式来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一个班级中的学生个体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教学中教师不能以相同的作用标准来要求学生,采用分层作业形式是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作业形式来促进学生不断发展。采用分层作业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按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从数量和作业难度上安排不同的作用,从而让学生能完成作业过程中达到巩固的作用。

  其次,要注重以开放题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开放题的设计过程中,一类是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的开放题,如一题多解、替换条件等,另一类是以动手为主的实践性作业。在两类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都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以开放的评价方式来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开放的物理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追求目的,课堂中更加关注学生主体性的激发,在构建开放的高中物理课堂中,评价将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以往高中物理的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评级基准,评级方式单一。而在开放的物理课堂中,评价不仅要求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还需在方式上多样化。

  首先,要注重从结果评价转向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不再以学习成绩为评价的单一标准,而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态度、学习习惯、提问等纳入其中,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实施评价。以小组评价为例,在评价过程中,小组成员在合作中是否积极参与探究、是否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是否懂得合作都将成为评价的因素。实现从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的转变可较好地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获得成功满足感,树立学生自信心。

  其次,在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传统高中物理的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没有太多考虑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群体的评价,导致评价的“权力化”。提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就是要将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全面了解自己,取长补短,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方式,如采用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的方式或采用学生自评和教师点评等方式。

  总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模式,立足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开放的导入方式、学习方式、作业方式和评价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这样才能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灿华 浅谈高中物理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学园:教育科研2011年第17

  [2]段开榜高中物理教学的开放性探究现代教育学教学导刊2011年第4

  [3]吴业庭如何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学习()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