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初中数学差异性层次式教学法

【作者】 魏福荣

【机构】 山东省莱芜市口镇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中数学教材采用新课程试验。我们发现,新课程在学生差异性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特点:新教材一改过去只重视数学理论学习,删去烦难的计算和论证题,较多采取“试一试”、“说一说”、“做一做”、“探索”等导入方式,并列举大量结合生活实际的例子。既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学习要求,同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习题安排上分了ABC组,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身的差异,拓广知识面,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教法改革,是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我校大力提倡差异教学。

  一、差异性原理

  我们认同,一位学生,因他的智力、品德、学习态度、习惯的差异,他在学习上的定位总处于相应的层次上。因此,教法上应遵循“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分层提高。”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开展教与学活动,先让一部分同学冒尖出来,使中层生迈大步,控制后进生不掉队,让全班数学成绩实现最优化。

  1、学生内在因素的差异。内在因素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的主体性,如兴趣或主观能动性。教学上肯定学生在学习的本能,因此,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教学需要。

  2、学生外在因素的差异。外在因素主要表现在教学上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因而,教学应朝着适应学生发展,如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心理、生理、年龄特点;教学要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教学要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教学要将学生心理认知规律与知识形成发展规律相结合;教学要将知识材料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建知识应用环境。

  二、大力开展差异性层次式教学法

  在实施差异性层次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波动发展区,通过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通过划分小组,定位学生学习知识的层次区,对每小组进行合理安排知识内容的深度、广度,并鼓励他们“升级”。在预习、授课和课外作业中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第四层次的学生只要求达到教材最基本的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并安排第一层次的同学进行学习帮扶,让第四层次的学生做到每天完成基本要求;第三层次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外,并能熟练完成相关练习题;第二层次的学生努力做好中难度的题目,适当拓广知识面;第一层次的学生加强专题培训与竞赛意识的培养。

  在开展差异性层次式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

  1、备课前瞻。

  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把握问题的关键、知识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过程,并对学生现状进行分析,设置合理的认知层次。第一层次,直观、形象记忆性内容;第二层次,抽象理解性内容;第三层次,知识延伸性内容;第四层次,课外竞赛性内容。让学生从“吃得了”→“吃得好”→“吃得饱”→“吃得精”这样的学习层次,从而演绎学习数学个性。

  举例:数学教材中《梯形》,教学分了四个层次:先引入梯形定义,通过举图例进行区别“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然后,梯形性质的应用,熟悉并理解等腰梯形的性质,进行相关计算与说理;其次,图形的拓广帮助学生探索图形辅助线,引导学生从梯形的图形特点发现辅助线功能,进一步为解题拓广至更高层次的知识范畴。最后,阴影的探索与研究

  2、讲课艺术

  差异性层次式教学法以遵循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知识点讲解时,先让四个层次的学生全都听懂,这个时间段约为20分钟,保证第三、四层的学生在掌握基础内容时全部过关,再用15分钟让第二层的学生“吃得饱”,通过余下的时间,让第一层的学生站在更高层次来提高知识面。有时在重点、难点的内容上设置层次性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沿梯级思考。

  在作业安排上,往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易难选拔题目量,但遵循一定的原则,让第三、四层次的同学领会在作业所扮演的角色,将作业质量进行把关;安排作业提高题,让学有余力或要突破的学生“吃得精”;批改作业时,根据各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设定标准,按程度评定成绩。

  3、分层次进行评价

  科学的学习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评定,评价手段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后一阶段学习的态度。在评价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成功感,是对教学一种有利手段。学生需要鼓励,通过对学生的肯定,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信心,能逐步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采取分层次评定,更是客观的、科学的。学生在学习上由于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表现方面产生了差距。但是,作为教育者,要直接面对学生现状,采取分层评估,如在作业方面,结合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与回答深度进行打分;在卷面考查时,试题分布可按照6211的比例实现,充分体现知识的易、中、中上、难在试卷上的安排,对容易、中等题的完成质量一定要把好关。对第三、四层次的学生成绩以进步程度为重点评价,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第二层学生,引导他们向上一层跨越,在每一次考查,将成绩通过打印列表与第一层的学生成绩比较,定期统计比较结果,对有成绩突破的学生进行“升级”。

  这段时间以来,我通过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差异性层次式教学法”,学生在数学意识、数感、解题技能、数学应用等方面都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