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的“五个要求”
【作者】 贺素辉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生活性、新颖性、分层性、探究性、开放性是语文作业的五个基本要求。作业无论怎样设计,都必须以能“激趣”、有“实效”为目标。
【关键词】 语文作业;创新设计;“五个要求”
传统语文作业无论在内容或形式方面都显得简单、过多的抄写、重复的读记,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仅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还伤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得不偿失的作业模式我们必须叫停,创新研究设计新的作业运作模式。特别是新课标的实施,给一线教师带来了新的作业观,要求作业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力改革。为此,我在探索中得出了作业创新设计的“五个要求”的体会。
一、作业要具有生活性,让学生体验到语文的实用性
“生活即教育”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生活与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能脱离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应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应根据生活的需要。我们知道,语文来自生活,是生活的文字描述。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是生活的外延。因此,作业设计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比如学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以让学生观察大自然,激发探索大自然知识的兴趣。之后,再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感兴趣的写下来。
二、作业要具有新颖性,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实践的趣味性
传统作业,老是读背誊抄,机械重复,毫有新意,给人枯燥乏味之感。这种作业运作模式,不但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还伤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可以说,近年来学生学习兴趣渐弱,与这样的教学行为有很大关系。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作业就是我们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方式,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学生兴趣培养的良好平台。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让它成为我们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互动纽带。为此,我们必须加以改变,创新设计作业内容和形式,让作业具有新颖性,能吸引学生主动去进行语文实践。而且还能在语文实践中体验到趣味性,获得兴趣培养。在实际操作中,我为了让学生能记住课文,不是让学生去背课文,而是让学生课文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爸妈听或改编成课本剧;为了让学生记住字形复杂易错的汉字,我让学生编字谜或编“顺口溜”。这样设计,同样达到了识记目的,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作业要具有分层性,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成功感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当然也应是作业的主体。我们知道,人因家庭环境、兴趣性格等因素影响,存在着个体差异。“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都要求我们,必须基于学情出发开展教育教学。因此,作为课堂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也应尊重差异,实施分层作业。过去我们在作业设计时,往往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搞“一刀切”,造成优等学生“吃不饱”,后进学生“吃不了”,各自都不能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成功感,都没有在作业中受到兴趣的激发。所以,我们在叫停“齐步走”的同时,要创新设计,特别要从形式上改变过去习以为常的“统一要求”,预留一定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能根据自身学力情况选择相应难度或适当偏高的再“跳一跳”后能摘到的“桃子”。
四、作业要具有探究性,让学生体验到自我学习的主体性
过去作业模式,让学生反复抄记,其弊端我们已逐步认识。为了防止重蹈覆辙,充分发挥学生在作业的主人翁作用,我们可以设计成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去实践。我们知道,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把作业设计成探究性作业,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生活运用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如让学生收集广告中的错别字,写《汉字的“灵活运用”》;如学习了课文《春天》,让学生观察大自然,寻找春天的脚步;学习了课文《草船借箭》,让学生收集查找《三国演义》中有关的故事情节及背景、人物资料或者写《是骗还是借?》;学习了课文《月光启蒙》,设计“我为母亲节献礼”制贺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对父母的爱,懂得孝顺,学会感恩等。这些没有统一硬性要求的作业,充分让学生体验到自我学习的主体性,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五、作业要具有开放性,让学生体验到知识运用的愉悦性
开放性作业就是创建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实践平台,使之在较为宽泛的条件和环境中自主完成的非统一性和标准性的作业。开放性作业是充分体现学生创新学习、灵活运用知识的实践平台,不但能具有良好的趣味性、激励性,促进学生发挥想象,还能让勇于实践、勤于思维的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愉悦。在日常教学中,开放性作业主要表现在:①作业内容要开放。②作业形式要开放。③作业完成方法要开放。④作业完成时间要机动灵活。⑤作业验收的方式要多样。检查型的、汇报型的、展示型的、交流型的、评比型的……应样样俱全。
以上是我实践多年的语文作业观,我认为,生活性、新颖性、分层性、探究性、开放性是语文作业的五个基本要求。作业无论怎样设计,我们都必须以能“激趣”、有“实效”为目标,创新作业内容、丰富作业形式,让学生在多样的语文实践作业中发展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志国,提高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的对策[J].小学时代,2009年。
[2]沈红梅,试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问题[J].教学参考,2012年。
【关键词】 语文作业;创新设计;“五个要求”
传统语文作业无论在内容或形式方面都显得简单、过多的抄写、重复的读记,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仅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还伤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得不偿失的作业模式我们必须叫停,创新研究设计新的作业运作模式。特别是新课标的实施,给一线教师带来了新的作业观,要求作业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力改革。为此,我在探索中得出了作业创新设计的“五个要求”的体会。
一、作业要具有生活性,让学生体验到语文的实用性
“生活即教育”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生活与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能脱离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应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应根据生活的需要。我们知道,语文来自生活,是生活的文字描述。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是生活的外延。因此,作业设计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比如学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以让学生观察大自然,激发探索大自然知识的兴趣。之后,再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感兴趣的写下来。
二、作业要具有新颖性,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实践的趣味性
传统作业,老是读背誊抄,机械重复,毫有新意,给人枯燥乏味之感。这种作业运作模式,不但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还伤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可以说,近年来学生学习兴趣渐弱,与这样的教学行为有很大关系。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作业就是我们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方式,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学生兴趣培养的良好平台。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让它成为我们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互动纽带。为此,我们必须加以改变,创新设计作业内容和形式,让作业具有新颖性,能吸引学生主动去进行语文实践。而且还能在语文实践中体验到趣味性,获得兴趣培养。在实际操作中,我为了让学生能记住课文,不是让学生去背课文,而是让学生课文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爸妈听或改编成课本剧;为了让学生记住字形复杂易错的汉字,我让学生编字谜或编“顺口溜”。这样设计,同样达到了识记目的,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作业要具有分层性,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成功感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当然也应是作业的主体。我们知道,人因家庭环境、兴趣性格等因素影响,存在着个体差异。“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都要求我们,必须基于学情出发开展教育教学。因此,作为课堂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也应尊重差异,实施分层作业。过去我们在作业设计时,往往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搞“一刀切”,造成优等学生“吃不饱”,后进学生“吃不了”,各自都不能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成功感,都没有在作业中受到兴趣的激发。所以,我们在叫停“齐步走”的同时,要创新设计,特别要从形式上改变过去习以为常的“统一要求”,预留一定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能根据自身学力情况选择相应难度或适当偏高的再“跳一跳”后能摘到的“桃子”。
四、作业要具有探究性,让学生体验到自我学习的主体性
过去作业模式,让学生反复抄记,其弊端我们已逐步认识。为了防止重蹈覆辙,充分发挥学生在作业的主人翁作用,我们可以设计成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去实践。我们知道,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把作业设计成探究性作业,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生活运用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如让学生收集广告中的错别字,写《汉字的“灵活运用”》;如学习了课文《春天》,让学生观察大自然,寻找春天的脚步;学习了课文《草船借箭》,让学生收集查找《三国演义》中有关的故事情节及背景、人物资料或者写《是骗还是借?》;学习了课文《月光启蒙》,设计“我为母亲节献礼”制贺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对父母的爱,懂得孝顺,学会感恩等。这些没有统一硬性要求的作业,充分让学生体验到自我学习的主体性,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五、作业要具有开放性,让学生体验到知识运用的愉悦性
开放性作业就是创建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实践平台,使之在较为宽泛的条件和环境中自主完成的非统一性和标准性的作业。开放性作业是充分体现学生创新学习、灵活运用知识的实践平台,不但能具有良好的趣味性、激励性,促进学生发挥想象,还能让勇于实践、勤于思维的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愉悦。在日常教学中,开放性作业主要表现在:①作业内容要开放。②作业形式要开放。③作业完成方法要开放。④作业完成时间要机动灵活。⑤作业验收的方式要多样。检查型的、汇报型的、展示型的、交流型的、评比型的……应样样俱全。
以上是我实践多年的语文作业观,我认为,生活性、新颖性、分层性、探究性、开放性是语文作业的五个基本要求。作业无论怎样设计,我们都必须以能“激趣”、有“实效”为目标,创新作业内容、丰富作业形式,让学生在多样的语文实践作业中发展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志国,提高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的对策[J].小学时代,2009年。
[2]沈红梅,试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问题[J].教学参考,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