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作者】 胡洪标

【机构】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生机中学

【摘要】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是目前大家十分关注的话题,也是目前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依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五个方面,试分析怎样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性
【正文】

      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最终的结果是:“高耗低效”。老师和学生往往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可是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原因在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教学效率极其低下,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在下面却听得头昏脑胀,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课堂充实,教师也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却不尽人意,恰恰是低效教学的表现。

  面对这样一幕我们最需要的还是真正能够付诸实践的操作指导。以下是结合教学实际对语文有效教学的一点思考,将自己一点浅薄的认识和看法与各位同仁分享,望大家不吝赐教。

  一、激发兴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发现与探究,从而使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如在课堂教学结构中,我特别注重导入激趣这一环节,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听音乐、猜谜语、读图画、讲故事、背古诗、说成语、引名言警句、设置问题、营造情境、直奔课文等,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一种新奇,一种学习的冲动,让他们感受语文课堂是如此的充满活力、富有激情与想象,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热情感染,加以激励

  当学生的成绩因某种原因而下滑时,学生会焦躁不安,特别会在意老师对他(她)的评价。而一旦发现老师对其不加重视时,就会越加自卑,导致成绩的进一步下滑,形成恶性循环。而当有些学生无意间受到老师的冷落或不当言语的评论时,也会情绪低落,影响正常的学习。久而久之,班级的学习气氛就会慢慢消失,许多人就会表现出不良的行为习惯,生成恶劣的学习环境。究其根本,主要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关切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并加以激励。事实上,即使教师足够细致,也不可能发现学生的每一个细节。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要以充足的精力、足够的热情、独特的感染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想象,当你热情饱满、语调高亢地将《我有一个梦想》朗读出来的时候,学生们会对这斗志昂扬、气势磅礴的文章无动于衷;同样也很难想象,一个精神不振、言语迟缓的教师能让学生把文言文学得兴致勃勃。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展现出自己热情高昂的精神风貌,更要时时表现出对学生的高期望。

  三、创造一个有感悟的课堂

  教师要不断的引领学生感悟、体验、真正领悟文本的深刻含义,那就要为他们创设一种感悟的课堂。读课文把握内容,把作者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学生往往只能理解课文但要真正体会还需要下苦工夫,教师要多引导体会。例如《生命生命》描写的是作者的三次对生命的感悟,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生命、希望生命有所意义的情感呢?通过交流生命如何体现价值,而后通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生命的奇迹故事,比如:霍金贝多芬等孩子们充满着深深的敬佩感,饱含着对自己生命的热爱之情赞美着,思考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

  四、培养积极探究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主动地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

  五、课内导学,让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

  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学生最基本的能力。教师要从多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真正学会自学。为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对部分课堂教学内容可采用以下处理方法:教师先用黑板、投影仪等教学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引发学生学习诱因,引导学习方向;学生在目标导引下自读教材,教师针对目标提出系列性、程序性导读问题;学生在解读的基础上求索解难,教师巡视、答疑、辅差。这样的自主学习兼有认知性和情感性特点,与一般性泛读不同,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作用,思维活动局限减少,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自学障碍,指引优等生自主发展,及时为学困生提供必要帮助,并善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后续教学目标和进程。这样,师生共同合作,高效率地完成目标导学规程。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层出不穷的先进教育理念,既要从实际出发点,尊重教学规律,更新教学方法,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搞好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本着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这样才能创设教学佳境,丰富语文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绿鲜。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卓越课堂”四大理念[J]。今日教育,201304)。

  [2]郜翠萍。浅谈高中化学有效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