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程背景下几何入门教学体会

【作者】 骆安强

【机构】 广西桂林市临桂中学

【摘要】中学生的几何入门学习往往会碰到很多困难,在这个阶段,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因此,教师应该站在新课程教学理念这个高度来分析原因,帮助学生度过这段过渡期。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加强概念教学和图形语言教学,注重图形语言训练。以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推理,学会学习几何的方法,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创新,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几何;入门教学;做法
【正文】 

  “几何几何,叉叉角角,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这句话,生动地反映了当前初中几何教学的一些现状。几何难学,特别是对初中几何入门学习,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其一,初学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是一个大的飞跃。从小学的数的运算到研究数式到研究图形,从数式计算到逻辑推理,知识要求有所不同。其二,小学生思维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小学生学习方法更注重死记硬背和形象记忆,而初中要求理解记忆,知识抽象性有所增强,特别是几何语言要求具有简洁、抽象、严密的特点。学生将探索基本图形(直线形、圆)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几何第一章集中了许多几何基本概念,如直线、射线、线段、线段中点、角、角平分线……。初学者容易陷于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被动局面。正是因为知识要求和学习方法方面的差异,导致在初学平面几何的时候学生遇到各种障碍。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使初一学生能顺利的进入初中几何学习呢?

  一、教师的引导是为适时激发学生的动力而闪现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的首要条件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视野下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用学生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知识内涵,让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和辨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经验与实际,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引入,在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提高到理性认识上来。为此在开始的几何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认识身边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消除学生对几何的陌生感、恐惧感,然后精心巧妙设计一些实例,说明几何知识及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为什么只要两根钉子就可以在墙上钉稳一根木棒?为什么人们走路是尽可能选直路?……,首先让学生议一议,进行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归纳,让学生知道:哦,我身边原来还有那么多的几何知识。这一串串的有意义、有兴趣的问题以及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从而建立起学好平面几何的信心,提高学习几何知识的求知兴趣。

  二、教学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形象的描述概念进行概念的教学。

  新的数学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理念。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然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程。教学中要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几何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是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要保证几何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使学生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必须正确地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这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对于初中的几何入门概念教学中,如果概念模糊不清,就会引起思维混乱,论证时导致逻辑错误。因此,此环十分重要,不可忽视。教学中多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讨论、识别和掌握概念的本质,让学生通过一条列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等思维活动来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

  1.尽可能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概念,让学生通过形象去理解和体会概念的内涵。如在上对顶角这个概念时,我通过一个谜语“两头牛打架”引入,在这个形象的基础上进行概念教学,让学生讨论后归纳易于掌握的要点:两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的两角;然后用一些反例让学生识别,让学生能清晰的辨别概念的本质,从而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

  2.创设学习情境,运用自制教具,加强直观教学

  在“三线八角”教学时,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一节为例,拿出预先做好的教具:问:这三根小木片所构成的图形中共有几个角?(八个角) 。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并画出判别这三种角的基本图形。学生分析讨论后归纳要点:①三条直线相交;②交角;③位置关系。旋转两根木条,使它变为其他图形,多些变式图形,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去议,去辨析,去讨论,说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揭示它们本质差距,深入对概念的理解。

  3.对于易于混淆的概念,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例如直线,射线与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区别,让学生讨论各自特点,用列表法进行对比,从中可知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图形使知识更直观,学生也更容易掌握知识。

  三、加强学生主体意识,重视识图教学,加强几何语言训练。

  正确地认识图形,是学好几何的基础。通过说、写、画训练,不仅加深对概念理解,同时也是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参与,感受,体验,形成知识。

  1.观察图形回答,多动口动手。让学生根据图形说来相关概念,加强几何语言训练。

  2.看图叙述。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让学生把几何图形用几何语言与符号语言描述出来。例如,O线段AB中点,则有2AO=2OB=AOOC是∠AOB的平分线,那么就有2AOC=2COB=AOB等等,用几何语言和符号描述几何图形。

  3.根据几何语言,正确画出图形几何语言。这是理解概念,认识图形进行推理的基础,对于常用的几何术语如:延长…到…点,使…等于…,过…点作…到…,垂足为…,连结…,对应…,顺次……,应对照作图过程演示讲解,然后要求学生进行练习,再让学生复述过程。

  四、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推理论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命题的证明也是几何入门中突出的难点,要逐步引导,不能操之过急。开始阶段,选用一些简单的证明题,由教师先证明好,让学生填理由,并说出有几层因果关系。引导学生能正确寻找论证的理由,分清因果关系。例如,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学生容易混淆, 要充分结合图形分析.然后让学生做些补充完整证明过程的习题,让学生感受完整的证明过程的逻辑性,做到推理有依据,每一步都要言之有理。这时,我再出示一些变式训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证明,然后师生共评,总结归纳方法。由学生反复叙述和论证,在知道证明过程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证明的方法,创设一个思维境地,独立完成证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五、加强学法指导,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让学生在课上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尽可能在课堂上把问题解决。

  总之,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几何入门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这关系到学生将来对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形象描述概念的本质,重视识图教学,加强几何语言训练,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会推理论证,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只有当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具有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时侯,学生才能从机械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变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从而能促进学生爱好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最终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数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殷炳江.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刘志, 梁立士. 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5.

  [3]周国韬, 张明, 迟毓凯, 张楚廷, 母庚才.教师心理学: 怎样成为一个好教师[M]. 北京: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8.

  [4]马复. 数学[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作者简介:骆安强(1970),男,广西临桂,临桂中学会元学校,中学一级教师,本科,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