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做好教师评价工作改革,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

【作者】 张 宁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相公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近来,全国各地掀起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但教学评价仍未形成定论,而做好教师评价工作的改革,却正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关键。

  一、目前教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唯升学者是人才,唯升学能成才”的人才观念,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根深蒂固,因而,导致目前教师工作评价的办法缺乏科学性及全面性主要表现为:

  第一、统考“第一名”的困惑。

  由于应试教育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以升学考试为核心开展的。因而,教育教学内容只偏重于智育,即所谓的语文、数学为主课,其余如:音乐、美术、劳动等则称之为副课。评价主课教师工作的唯一做法,便是以学生期末统考成绩的平均分、及格率为依据,第一名奖励,第二名、第三名,哪怕与第一名相差0.01分,也是白辛苦一场。最倒霉的要数最后一名,不仅一学期的劳动付之东流,而且还要面临罚款、落聘的厄运,整整一学期的辛勤工作全然否决。因而,为了“争第一,躲倒一”,主课教师不惜一切代价,加班加点大搞“题海战术”,拼命向学生“传授知识”。尤其临近期末考试,整个学习时间成了主课教师的“天堂”,他们不但将体、音、美等课程全部包揽,而且,无限延长时间。学生一个个学得疲惫不堪,老师们一个个忙得焦头烂额,虽满肚子不情愿,但也得任耐劳任怨,这样谈何全面发展学生的才能呢?

  第二、“花架子”荣誉的隐患。

  整个学校中体、音、美等被喻为副课,这些课几乎不统考,期中不抽测,因而,成果无法得以显示。唯一的办法是辅导一两名学生,参加竞赛,书画展,得个名次,取得荣誉,便为自己的唯一功绩,而自然、社会、思想品德等课,连直接表现的机会都没有,且缺乏评价的体系与办法。结果,形成粗放状态,学生的全面发展岂不成了空话。

  第三、“强装笑颜”的公开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老师工作的主阵地,因而,课堂教学活动也就理所当然成了教师评价的重点。学校时不时的开展一些赛教、观摩课、公开课之类的活动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由于评价方法单一,同时加上组织缺乏科学性严密性,有的教师便旧课重上,把自己要问的问题提前对学生进行解答并为了课堂“好看”期间,装扮许多花样,运用这样那样的教学手段再加上无休止的提问看起来师生配合紧密老师刚问完学生的答案便脱口而出而且形式变化多端看起来不错但细分析有名无实。学生学到了什么?很难判定。这可以说完全是老师替学生学,不是上课而是做课、造假课。

  第四、投票选举的后果。

  用投票选举的方法来评价教师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学校工作头绪繁多、复杂,有显性的、有多性的,不可能全都看的见,摸的着。而选举的方法往往要求人们的感觉、印象瞬间做出评判,其结果只会是人云亦云,拉帮结伙,即使工作再差也能当上“先进”,而那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教师却进不了行列,真正先进的当不上先进,不该当选的反而恰恰获得荣誉,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评价所存在的弊端,大家深有感触。在新课标下,我们应如何准确评价教师工作呢?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深入彻底的关键,若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一切都会重蹈复辙。“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将如何说起?

  二、对教师评价工作的构想。

  “应试教育”主要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注重的是终端性评价。实施新课标应将重点放在过程评价上,关注教师、学生的发展,也就是使教师的评价全面化、多样化、科学化、动态化。

  第一,打破以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的传统做法。首先,应打破学科主副之分,使每位教师深刻理解学科的重要性,并认识各自的教学任务与目标,社会与学校应给他们提供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充分挖掘教师潜力,发挥教师特长,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以课程标准为准则,制定各科教学目标、考核条件,让每位教师有充分发挥展示才艺的机会,如,音乐课可以开展以教学内容为主的汇报表演等,既能展示自己的教学实绩,又可以发展学生的特长。其次,重视过程评价,即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尊重教学实施与设计。同时,应注重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重点立足于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从而使教师工作不断改进,促使教师专业和个人素养的发展。

  第二,开展教师工作的自评。

  最了解工作情况的莫过于自己,因而开展教师自评、反思,也是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有助于使评价者自加压力,形成内省的自觉性,改变消极、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同时,要注意自我评价目的在于教师自身水平的发展,不可以此定终身,进行奖惩,否则它将毫无意义。

  第三,学生、家长、学校共同参与教师评价。

  要使教师评价工作准确、全面、客观、公正,我们应从学校、家长、学生全方位、多渠道获取信息,综合分析、准确评比。教师工作的重点在学生,最关心了解学生的是家长,因而,学校的教师评价工作应将学生、家长纳入教师评价的工作中,而后综合分析,并且使评价尽量公正、准确。通过这些促成教师个人专长的提高,经过不断反思,改进,做一个学校欢迎,学生喜爱,家长信赖的好教师。

  第四,准确评价教师课堂教学。

  新课标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而评价一堂课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与探究、思考等,通过学生怎样学习的来评价课堂教学成败,看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层面有无新的突破,“以学论教”。而并非课堂老师如何教教材,课堂上有多少学生活动,运用了多少教学手段,使教师真正为了学生学,不能一味的钻研务虚的表面文章。一堂好课并非要用多少辅助设备,教会学法,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方面得到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的指挥棒,它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成长,都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有必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不管内容如何,但主题应是“教学评价是为了教师更好的教,学生更好的学,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而并非简单的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