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小学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教学策略
【作者】 陈斯文
【机构】 福建省连江县马鼻中心小学
【摘要】复习课担负着查缺补漏、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目前我国很多学校的复习课,只是一味地重复前一天的内容,复习的内容也不过是前一天讲过的知识和练习题,尽管有些老师会带领学生理清书本的思路框架,但也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基本上是不会理会的。本文笔者分析当前的教学形式,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提高复习课有效性的方法,以期和同行共同提高。【关键词】 小学数学;复习课;存在问题;有效教学
所谓的复习,是对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其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复习把前面内容中的漏洞和欠缺补上,使知识更加完整;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计算能力,提高双基能力,对实际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对复习课的看法。
一、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1、“灌输式”的模式
(1)“人灌式”。在个别课堂里,发现40分钟的课,教师讲课占用了30多分钟,复习课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着似懂非懂,更多的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
(2)“题灌式”。有些教师把复习课变成习题课,采用了大量的题目进行训练,导致复习课变成了计算训练课。在有些课中,教师代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简单地重复性回顾,接着就是训练,缺乏学生独立的知识回顾和整理过程。
2、“以考代讲”的模式
在某名师执教的《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中,课堂40分钟考试了两次,考试所占的时间足有20多分钟。具体操作如下,刚上课拿试卷给学生考试,时间10多分钟,叫课前小测试,在课堂的最后12分钟又拿出一张试卷进行测试。虽然这样的课只在个别教师的课堂上出现,但却可能代表了当下农村小学一批教师在复习课上的做法,因为这次比赛前对参赛者没有进行封闭式管理,课堂展示代表了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尽管多少教师都是尽职的,是爱学生的,但是这种爱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他们的创造性,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使学习变成被动接受、机械记忆,学习也变成了一件令人厌烦的苦差事,复习课自然效率低下。
二、让有效复习课变得“有效”的常见策略
1、精心设计,提供探索内容
(1)问题是探究的起点。要让学生学会探究,就应该注重探索性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消化所学知识,事实上,学生在提问题时也常从自己掌握熟练的地方入手。由于班级学生的层次不一,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类问题,加之老师经常用“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么?”、“你还能提与其他人不同的问题吗?”等话语来激励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发现,呈现到学生面前的将是很多知识的回顾,达到复习的效果。
(2)练习的设计要变“模仿式”为“实践式”。“耳熟能详”、“熟能生巧”长期以来被许多教师奉为宝贵的“经验”和成功的“法宝”。于是,复习课中,以解“模仿式”题型为主的题海战术被理解为理所当然,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探究式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获得各种水平的解答,每个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体验到思考的欢乐和学科的美感。
2、实践拓展,创新多样化复习
(1)弹性设计,培优转差。如在教师讲授“平均数的整理和复习”这一课时,可以通过例题来讲解,首先将该商店2008年的销售额统计图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统计图的基础上,将四个季度的销售额平均数全部计算出来,再列出算式进行解答。在解答该问题时,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能根据一般的平均数的计算得出结果;中等的学生能根据提问,找到问题的关键;而优等生拥有清晰的思路,得出结论。
(2)螺旋上升,加强整合。如在复习“可能性的认识”时,也应当根据学生的水平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第一步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该情况;第二步要在初步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行为,进行定量
3、有效调动实践探究欲望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想成为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的动机,鼓励学生超越自我、超越同学、超越老师。 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一位公主由于国家战败,带领几位侍卫逃亡到了黑人部落。公主请求酋长给她一块地。酋长说:“好,你们可以到海边去划一块羊皮那么大的土地”。一块羊皮那么大的地实在太小了,公主苦思幂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羊皮做成了细细的羊皮条,再用羊皮条去圈地。那么羊皮条应该怎样圈,公主得到的土地面积才会最大呢?同学们的注意力被这一新颖有趣的学习方式吸引住了,思维极其活跃,想出了许许多多的方法,有的围成正方形,有的围成圆,这时,又有学生指出:“应该利用海岸线围成半圆,这样面积肯定最大!”学生个个情绪激动,纷纷举手发言。
(2)注重合作,实践探究。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合作交流,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所谓合作交流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在复习课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研究、探讨的氛围。通过学生在展示、汇报、交流、比较、评价、反思中展示的思维过程,帮助他们反复建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展示学生的才华。
4、精讲多练,留足时间实现有效提升
在学生复习时,教师应当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进行再创造,让学生彻底打开思路,对于某些易错的知识点,教师应当让学生多进行练习,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如在学习四年级“复习混合运算和运算律”一课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出题、计算,与同桌一起互相考验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在数学的学习中,只有积累了一定的量,才能达到一定的“度”;然而如果超过了这个“度”,也会使学生出现厌恶之情。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使其能够独立的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总之,复习不是一个急于求成,赶鸭子上架的过程,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重复过程,是一个对本学期知识巩固和验收的过程,是一个进一步全面性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将平时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和延伸的过程!我们只有结合当前实际,系统而有效的采取复习的方法,我们老师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lang=N�S5��H��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分钟所学的磁带,严格模仿磁带的语音、语调、语速,然后给家长读一遍。但也不能完全把书写单词、句子去掉,应适当减负。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在一个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快快乐乐、轻轻松松的环境里学习英语。总之,通过把以上几点合理地运用到小学新教材教学之中,效果良好,得到了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也为小学英语教学拓宽了一条道路,为学生们今后初、高中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听、说、读、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