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课堂走向生活化

【作者】 郝灵慧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用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用智慧的教学方法施教,使知识变枯燥为生动;用优化的教学媒体呈现,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启发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那么,如何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我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紧扣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的活力在于课堂,学生学习的活力在于生活”,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善于关注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利用生物学本身的魅力,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使教学行为符合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定位到位,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如学习DNA的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例举如下材料供学生学习,要求学生用相关知识解释,并进行创新,DNA指纹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刑侦人员将从案发现场得到的血液、头发样品中提取出来的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比较,就可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

  又如学生在学习糖类、脂质、蛋白质之后,就可以布置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他们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如果家里有肥胖者,在平时的饮食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家里糖尿病的病人,他的饮食要注意哪些?等等。再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小实验,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既能达到验证课堂中所学知识的功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如要求学生在家中腌制咸菜和萝卜条,制作腐乳、果酒和果醋,检测家庭中常用食品的成分等。利用学生寒暑假期、周末在家的时间,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家庭作业。比如,泡菜的制作,制作小生态瓶等;设计实验验证不同温度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等。通过这些生活问题、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生活课堂,即关注学生的主体和活生生的经验与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经验的,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转化,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用教学媒体优化教学   

  在生活知识的内容上,合理的选择,可以给学生带来浓厚学习兴趣。在讲解共同进化的知识时,我选择了生活化的一些媒体知识。

  有趣的巢寄生杜鹃。巢寄生是一种鸟类将卵产在其它鸟的鸟巢中,由义亲代为孵化和育雏的一种特殊的繁殖行为。照片中所示的草地鹨喂食大杜鹃,就是一种种间巢寄生类型。大杜鹃是现有巢寄生鸟类80多种中最典型的一种鸟,它可把卵寄生在125种其它鸟类的巢中。巢寄生行为表现在:宿主的选择,大杜鹃在繁殖期寻找与孵化期和育雏期相似、雏鸟食性基本相同、卵形与颜色易仿的宿主,多为雀形目鸟类。寄生时间上,大杜鹃多在宿主开始孵卵之前,乘宿主离巢外出时快速寄生产卵。巢寄生的协同进化,表现在宿主卵的形态特征上。寄生者的卵在颜色、大小、卵斑等许多方面与宿主相似,但存有不显差异。同时宿主对卵的分辨模糊也是一个方面。对宿主繁殖影晌,大杜鹃常表现在产卵前把宿主一枚卵移走,或全部推出巢外,迫使宿主重新产卵。而一旦巢寄生的雏鸟孵出,它有将义亲的雏鸟推出巢外的习性,从而独享义亲抚育,这样对宿主繁殖成功率将降低。 

  通过媒体的呈现,学生对共同进化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共同进化理解深刻到位。

  三、用到位的语言启发学生

  如我在教学《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中,我提问“菊花秋季开放的原因?”一位学生回答“是由于日照短、气温凉造成的。”面对学生的回答既有正确的成分,又有不正确的内容,我不是只作“对与错”的评判者,而是充当学生学习知识的构建者,掌握方法的引导者,学习情绪的鼓励者。

  此时我表扬学生考虑问题的客观态度:“菊花在秋季开放,你依据当时日照短了,气温凉了,来思考、推测是理性的。”接着我继续与学生对话:有这样的一个实例,大家知道否?有人想在夏天让菊花开放,于是找来不透光的铁桶,给菊花做短日照处理,菊花终于在夏天开放了。同学们依据此实例再做推测,会得出什么结论”。于是学生依据夏天并不冷凉,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菊花秋季开放的原因关键在于日照短。此时的我利用生活化的知识材料充当学生学习知识的构建者,引导者。

  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影响。老师应为学生学习生物学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生活。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调查、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实现学习方式的生活化,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so-h�$-o��H��:"Times New Roman"'>  3、先快速阅读短文以期获得总体印象,然后阅读问题,利用“查读”方法先解答在短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细节和事实题。此种解题方法收效较好,它能使考生在浏览一遍的过程中了解短文的体裁及题材、文章的结构模式,从而分清短文的主题与细节,确保答题的准确率。

  总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是,只要学生在平时多积累,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便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质变,最终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景艳娥  略论图式理论在阅读理解中的启示  [J]  考试周刊  201149

  [2] 高琰   英语阅读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06   

  [3] 王传欣  浅谈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J]  中国校外教育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