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创新初探

【作者】 杨君红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长乐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创新教育及其历史意义

  当21世纪的钟声响起,人类社会也将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科技的日新月异,经济的突飞猛进,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而知识的本质是创新。也就是说,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最基本、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创新教育,一般来说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德、智、体、美等教育教学活动,陶冶、培养学生成为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人。

  由此,创新教育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正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是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训练他们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并能在不同的环境中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传统的教育模式也能使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技能,但是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略显逊色,而引进创新教育是要求教师应该不断地履行自己的教,学生不断改造自己的学,以实现教与学的高效化。真正意义上培养出能自主适应社会,具有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人才。

  ()教师在教学中的教。

  传统的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按照教材内容讲授新知。一节课中教师不断地提醒学生“Open your books at page...”“Close your books”“Look at your books...”等。这不仅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也难以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而我在初一年级的教学活动中尝试采用了创新的教学方法即“围绕教材——免翻课本——反复循环”。初一上册的教材以交际内容为主,围绕“问候”“介绍”“说明人和物”“表达数字”等话题展开。每个单元的对话内容不太长,因此上课前准备好有关的东西:如挂图、自制单词卡、简笔画、将课本内容写在投影片上。把每节课的语言要点通过投影片,板书告诉学生,利用课堂中的情境对话活动反复操练,排演这些语言点。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所授内容。但是课后一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反复循环直至学生们记牢。这种方法避免了学生上课不停地翻书、合书所带来的精力不集中情况。把课文对话通过投影仪投放出来,便于每位学生认读,思想更集中些。

  ()打破课内课外界限,开展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

  “互动”是指通过认知与情感的互动,人际交往的互动,促进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的生成,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从活动入手,借助活动来展开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的教学形式。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创新能力较强的人必定是获得良好的个性发展的人,缺乏个性发展,不可能真正形成并实现其创造能力。Junior English Book III Unit 13 and 14中,是以圣诞节为线索展开语言点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是两单元我尝试着展开“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首先要营造一种节日氛围。我与学生一起买了彩带、彩球、塑料圣诞树装扮教室。在圣诞树上挂满彩带,树尖上挂着星星,教室的黑板报以“Merry Christmas”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每天的课堂教学中穿插介绍关于圣诞节的背景知识。如圣诞节的来历、日期、活动安排,还请一位同学来扮演“Santa Claus”给学生分发“礼品”而在这两三个星期的课堂教学中,我会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由组织排练对话,或是表演。这些对话与表演一定要与“Christmas”有关。学生沉浸在这种“节日氛围”中。他们用英语会话,用英语思维、逐渐养成思维习惯。在课堂里学生们认真听我传授语言点,下课后,我仍与学生在一起,用英语同他们交流,还可以借助电教设备——录音机、电视机,播放有关圣诞节的音乐、录像。同他们一起欣赏及观赏。当这两个单元结束时,要求他们用英语写一篇中国的传统节日如“MidAutumn Day”“Spring Festival”等。这种方法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感受英语气氛,而且拉近了师生的关系,融洽了师生的感情,从而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而“兴趣”又恰恰是开启成功之门的最好的钥匙。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会认为,学英语是背背课文,记记单词。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除了要熟记单词,背诵优美文章、短篇,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要培养学生科学思想和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初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有许多规则性的知识。如字母组合“ea,oo,ow,th,ch,ough,ay,”等发音规则,掌握普遍性原则,牢记特殊规则,对学生记忆单词准确发音有极大帮助。再如一些词尾的变化:名词由单数变复数、动词三单变化、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经验转移、侧向思维和遥远联想对所学内容提出新问题、新猜测和新结论来掌握这些词尾变化的基本规律,举一反三就能掌握词尾变化的各种规律。因此科学的学习方法相当重要。

  (二)利用“启发——创新”的模式培养创新精神。

  “启发——创新”教育模式是通过问题思考,让学生达到“愤悱”状态,即孔子所谓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于创新性的研究而言,“愤悱”状态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我在上JEFCBookIII Unit 11 Lesson42这一课时就采用“启发——创新”的教育模式。这一篇文章讲的是关于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首先提出问题“Do you know Thomas Edison?”“What inventions did he make?”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按照时间的先后,将课文分为三个小故事:1)At age of five...2) During three months of school...3)before he was ten...板书故事中的关键语句(Key words and sentences),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启发他们用英语思考。每个时间段所发生的故事,能用英语复述,课后还可以布置写一篇关于某位科学家的故事。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训练学生将阅读中获得的语篇能力运用到真实的交际中去。反过来,写的练习又可以促进对课文更深理解,提高语言的整体运用能力,读写结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掌握课文原有知识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三)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非常离奇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如果给予严厉的批评、指责、训斥,那么将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从而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状态、环境之中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还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中,应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教师只有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们会取得进步,同时注意给予积极的评价,学生才能处于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

  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倡学生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提倡学生向课本挑战,明确告诉学生没有绝对权威,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提倡学生向权威挑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否定权威的结论。同时,为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创造的思想和观点,学校和教师必须给与学生自由的环境,避免压抑幻想,强迫依从;既不能不加分析地压抑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赞赏其顺从性,应从二者的辩证统一上去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的听客,而是主动地求知者。只有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人格、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后,才能提高个体综合素质,培养并形成创新能力。

  五、设疑布阵,激发求知欲,是教育的良好发法。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什么样的问题决定什么样的思考和行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如教师用图片呈现三组单词:exciting _excited moving _moved  interesting _interested ,提问:“Can you make a rule out of the three word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寻找规律。学生发现规律后再呈现新词:frightening_frightened ,问学生“Can you guess the Chinese meanings of them?”促使学生运用自己总结到的构词规律来学习新的单词,以此充分体现“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标新立异,想问、敢问、会问。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以便多角度探索求异,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教学的重要原则,新时代要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会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我认为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是十分必要的。1、能根据课文自己提出问题。2、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能独立运用视听手段听懂英语课文并操练英语。4、能阅读与所学课文水平相当的课外读物。5、具有在预习课文时找出难点,并向老师质疑问难的能力。6、善于归纳总结,学以致用。只有充分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才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智能,为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形态的实践模式。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不论作何种解释、何种做法,如果不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不通过创新性的教学,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就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时代赋予每个教师的重任,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的需要,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鼎立合作,献计献策。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我愿与大家共同商榷,摸索出一条英语创新教学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