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

【作者】 段兴菊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城关一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实验尤其是学生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上好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应作到以下几点:

  一、要做好实验前的充分准备

  1、认真备课:上实验课应当和其他课一样备好课。除此之外还应该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每一个实验的关键,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像许多老教师,虽然讲课多年,而且每个实验在他们心中都应该了如指掌,但每次上课前仍要认真预做。因为时间条件变了,因素也随着变化,只有预做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在此同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上课前检查每一组仪器也是应该做的一项工作。

  2、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提倡学生预习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要布置预习提纲,且要采取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逐步做到不预习不准进实验室。例如可采用提问检查,进实验室前检查笔记等形式;也可以权力下放到小组长,由他们检查后汇报预习情况。另外,还要让学生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防止不必要的破坏。例如,在《物质的密度》实验课的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做好预习工作,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验指导又不到位,那么学生在使用天平和量筒时操作不当,就会造成不少实验器材的损坏,而且还会影响教学效果。

  当然,教师还要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准备。譬如,器材的损坏、学生的矛盾、学生的安全等等,教师在课前都要考虑到位,防止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二、课堂上注意正确引导

  1.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而实验恰恰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好动、对事物好奇、有想法的年龄阶段,所以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会事半功倍。实验课上教师应注意把学生均匀搭配,让动手能力强的带动能力弱的,基础好的带动基础差的,每个组的学生人人都能操作一遍,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引导学生勤于质疑.教师在巡视指导中,要引导学生多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如在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时,引导学生提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自由端时,为什么要竖直匀速拉动?如无刻度尺,此实验是否能够完成?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动手,通过实验寻求答案。这种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比在课堂上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也会产生成就感,容易使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不断去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

  3、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大部分实验都配有插图,老师应引导学生识图画图来学习图中所包含的意义。这样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实验,也便于学生理解实验、掌握实验。比如在探究物质质量——体积图象实验时,列好表格,然后要求学生用直角坐标系描出各点,再绘成mv图象,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己绘图,就基本能掌握物质质量——体积的关系。学生在实验中通过绘图可能就能牢固地掌握各种物理知识。

  4、引导学生有想做好课外实验和小制作的欲望,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教材上有很多章节中或习题后面配有一些小实验,小制作。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做好这些小实验,小制作。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比如:用纸锅烧开水,学生开始不相信、怀疑,通过自己动手后才确信了,由好奇产生动手的欲望;这些小实验简单易做随处可以完成,但却能说明道理,这样使教学变得轻松了却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实验课上,应抽取适当时间,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突出实验的重点、难点。讲清仪器的使用和容易发生的故障,点出本次实验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排除故障。这样能减少盲目操作造成仪器的损坏,又能使教师不陷于被动地解答学生的理由之中。

  四、实验后总结,及时反馈

  实验做完后,有的学生以为一节实验课就此结束。此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把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解决方法及所得出的结论与同学共享,对实验效果好、配合默契的组加以表扬,对表现不好的提出要求,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实验的教学效果。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归纳得出实验结论,从而领悟实验目的。学生要及时写好实验报告,教师要认真批改,讲评时再反馈给学生讨论。这样,师生互动,学生的物理知识就在实验后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能让人受益终生。要想上好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培养好学生的实验习惯相当重要。学生的实验习惯包括实验前的预习、对教师的安排能较好地贯彻执行、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实验后整理器材及课外小实验等等。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也非一日之功,平时我们的教育就要从点滴做起。

  总之,上好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从课的安排、学生的分工、教师的指导、实验数据的处理等等,要注意的事项还有很多很多。作为物理教师,我们要深深地认识到,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能为学习物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学生实验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当然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让物理实验课更好地为我们的物理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