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孤雁”归群——后进生转化体会
【作者】 刘 英;陈士兵
【机构】 湖北房县实验中学;湖北房县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人们说,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作为教师,我们可以说,后进生是教育永恒的课题。应试教育重视优等生,忽视后进生,是为少数人服务的“精英教育”。当今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成才,让每一位家长放心,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如何让目光和心灵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呢?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造成学生不良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方面是心理因素。无论是来自教师方面的不适当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学习活动失败,还是环境方面的条件、社会适应性方面的条件,这些显性的因素后面无不渗透着隐性的心理因素。我们只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关注影响后进生的心理环境,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的心理环境,才能使他们迈开大步向前进。
一、消除教育盲点,多给后进生一点爱
优等生是“焦点”,他们往往能为老师捧回一张张奖状,一个个将杯,轻而易举地显现出一个教育者的能力、价值,后进生是“盲点”,他们往往是一些只会带来麻烦,而无“利”可图的“捣蛋鬼”。于是,我们的师爱在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上就大相径庭了。我们会认为优等生样样皆优,后进生样样皆差,会对优等生喜爱、亲近、关心,对后进生厌恶、疏远、伤害;会对优等生偏袒,对后进生责罚……。于是优等生更优,后进生更差。请听听后进生的心声吧:“老师,请您不要但看我的成绩,请您更要看我所作的努力;老师,请您经常给我一点鼓励,不要让您的要求,超过我的能力。”
由此可见,面对后进生,粗暴草率,简单消极的教育方法是不足取的,关键在于我们应积极而非消极,主动而非被动,发展而非静止地探索有效的方法,转化的方法。所以我们应消除教育盲点,多给后进生一点爱,多给他们一点鼓励,多给他们一些表达的机会,多注意他们的举动,多指导他们的作业……你会发现,他们并非“无可救药”,他们的“差”,“后”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是永久的,而是暂时的。他们并非差生,而是发展中的学生,只要通过教师的努力,师爱的滋润,在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后,都有可能成为优等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他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大文豪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切高超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方法,都蕴藏在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中,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与美德。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有教无类”,高尔基也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他远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的心愿,老师的鼓励、鞭策,大大推动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关爱每一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为后进生营造一个进步,发展的空间,提供发展的机会
班集体这个群体人际空间,往往是与“后进生”不相融的,同学们会在班级里不自觉的以学科成绩等因素,结成一些小团体,从而使那些“后进生”索然离群,总会感到“低一些.差一些”。
其实,后进生是有很多闪光点的,只不过被他在某些方面的“差劲儿”而掩盖了。教师要带领学生找出后进生身上的“亮点”,建立一些认识:“成绩差一点,不是差学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平常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应要求大家人人为班级着想,人人为班级努力。有组织地开展一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活动,使后进生融入到集体中去,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成功。从而为后进生,营造一个进步.发展的空间,提供发展的机会,让他们在集体中感到温暖,感到快乐。正如陶行知所说“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了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三、让后进生树立信念: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在同学远离的背后,后进生往往告诉自己:“我是差的,我是比不过人家的。”自己对自己失望了,那还有什么呢?当务之急是必须为后进生树立起一个信念: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后进生不是学习差,就是纪律差,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后进生一旦从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摸中意识到被重视、被赏识,便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如同受折而焦渴的小苗吮吸甘甜的晨露,进而点燃希望之火。如果我们每天多送一个鼓励的微笑给后进生,多送一个亲切的目光给后进生,只要多看他们一眼,你就会发现,原来精彩可以从这里开始。
例如有些后进生,虽然纪律性差,成绩一般,但有文体特长,且乐于助人,在同学们当中有一定的威信。老师如果肯定他们的能力,并结合他们的特点,积极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就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变“后进生”角色为“干部”角色,这一方法有可行之处。开展竞选班干部,让后进生参与班级的管理,为他们提供一个参与的机会,激励他们逐步卷入学习的和活动之中,改变后进生动力系统的偏常状态,唤起其内驱力。
“后进生”角色一旦发生根本改变,他们明确了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用“优秀生”,“班干部”的角色来重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就能为整个行为系统在外部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只有让后进生体验成功,教育才是有效果的。一个人只有认识了自己,努力表现与发展自己,才是最有进步的。对于后进生来说,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超过或代替他们自身发展的力量,教育不得真正内涵就在于发展并培养这种力量。
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当记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的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作为老师,应该努力的去雕琢,使它永久的焕发光彩,而不是半途而废。孩子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有的品学兼优,有的浑身恶习,教师只有耐心的帮助他们,教育他们,戒怒戒燥,才会有良好的效果,否则将会事与愿违。俗语说:“罗马不是一日造成的。”学生的转化也是如此,教师必须要有“滴水穿石”的恒心和毅力。
“孤雁”渴望雁群的接纳、认可、理解。让“孤雁”归群吧,让他们体会到雁群的温暖,他们才会健康地成长。
ii-f�fm��H��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你不要紧张,老师能和你一起读吗?”“太棒了,相信以后你一定能超越老师。”等等。当然,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合理运用,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合理安排、适时适度,并要持之以恒,方能出效。
总之,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仔细观察,深入了解学生,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创造性品质的独特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