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学校教育要立德为先
【作者】 张哲学
【机构】 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化,互联网的推广和普及,人们在思想道德和价值选择上出现了多变性、差异性、独立性等特点,而受到市场经济自发性和传媒商业性的影响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有所抬头,而这些不良思想也侵入了校园。近几年各种学生离家出走、杀父弑母、残害同学等现象层出不穷。纵观我们的校园,学生打闹、口出脏话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的衣着服饰社会化、成人化,言谈举止更是粗俗化,根本不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而学生的思想问题就更严重,考试以抄袭到为自豪,抄袭不到却很懊恼;课堂上玩电子产品被老师发现却不承认,睁眼说谎话;对于老师的教育当场态度诚恳,事后却抛在耳后。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来加强对学生的思德教育,以提高青年一代的思德素质。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思德素质笔者提出一些看法。
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榜样作用。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的品德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言行,他们的道德修养和自身的品行素质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虽然目前中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错,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社会上仍有一部分教师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形成了一切向“钱”看的时代观念,他们把这种思想带进了学校,带进了课堂,影响着自己的学生;有些人品德败坏不仅影响自己的家庭,也影响了学生。所以加强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前提。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自身做起,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塑造自己完美的教师形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自己的学生,推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其次。对学生开展知荣辱教育,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让学生知道最起码的礼仪道德。由于中学生的年龄轻,在教育过程中要直观化,并让学生参与其中,切忌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比如学校在课间休息的时间,利用校园广播播报一些英雄道德模范的事迹,发挥道德模范的作用,并播报人们对于这个事迹的高度评价与赞同,形成一种观念流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要形成鲜明的对比,列举一些不良事迹,并播报出人们对此的批评和谴责;让同学们在对比中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比如一次班会课,我让同学们辩论在校园里谈情说爱好不好,开始同学们还充满好奇并热情高涨,但经过辩论最后大家冷静下来并得出结论:影响学习,也影响了同学们间正常的友谊。因为这可能给学生双方甚至双方家庭带来伤害,影响恋爱同学与其他同学的友好相处(恋爱时只考虑对方而忽视了周围的同学),不利于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反对导致师生矛盾),一般来说中学生恋爱都没结果,最终影响双方关系有的甚至搞得家破人亡。此后,我观察班内几个有恋爱倾向的同学,也收敛了许多,直到后来就不再谈了。这也是学生恋爱观的转变。多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自己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该提倡,什么应该反对,要旗帜鲜明,决不能混淆是非颠倒黑白。近年来,各地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及在提高公民道德教育的活动中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他们是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和示范者,也是全社会尊崇和学习的对象,发挥着“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这里都可以给学生列举一些,用事实说话。
第三,给学生讲一些和他们的生活相近又有教育意义的事迹。我曾给学生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某电视频道一档节目叫《变形记》中的故事。我把视频放给学生看:湘西西部某地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孩子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到学校,有位同学每天早晨4点就要起床,无论冬夏,都要摸黑走十几里山路才能上学。一天下大雨,一路上摔了好几跤,快中午的时候他穿着湿透的衣服进入课堂——。看完视频他们都惊呆了,“现在怎么还有这么穷的地区、这么苦的学生啊”,有的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告诉他们这是事实,他们不再说话,而且若有所思——总之,我们要特别重视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实际,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实际中寻找教育资源,选取鲜活的有价值的事例与学生共同讨论,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90后的青年很少参加劳动,也缺少生活经验,没有经过大的磨练,大多数都有好吃懒惰的坏习惯,而且都很自我,缺少集体精神;有的自私自利不尊重社会公德,不讲个人品德甚至与社会格格不入。这就要培养学生有吃苦耐劳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主题讨论、劳动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感觉学校并不一味在追求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告知学生家长让他们的教育观也进行相应的调整,不要简单压迫学校培养高分生,而是要更注重孩子品德和能力的提升。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读一些励志文章来鼓励学生,如某媒体人告诫青年的名言:“人之一生,忙闲有度,切勿错位倒置,‘该忙’的时候不‘忙’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要知道,虚度年华,到晚年是要后悔的,而且是来不及的。”对于不讲团结精神的和不讲社会公德的学生要有所“惩罚”,否则他们会以一贯行之,比如在校园乱丢垃圾的和不愿参与集体劳动的同学,可以罚他们打扫卫生,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勤劳勇敢精神,培养良好的品质,反之,如果有错不罚,长此以往越陷越深,坏习惯一旦形成就无法改变。
最后,建立诚信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舆论是道德的保障,失去舆论监督的道德将变成一纸空文,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学校要建立必要的监督和惩罚制度。比如在学校考试过程中如出现作弊现象,我校采取作弊通报制度,对作弊学生在全校点名批评,这样既搞好了考风又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经过一段时间的纠正,我校考风明显好转,学风也朝着良性方向发展。此外,要经常性的在教室、校园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做一个诚实的人。
总之,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作为中学教育工作者要时刻认识到自己肩头的重任,不断探索适应中学生特点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从总体上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教育让学生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爱岗敬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自觉化作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意义也就是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学校要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让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成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这也是学校、社会和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