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生责任意识培养初探
【作者】 毛进军
【机构】 贵州省盘县淤泥乡民族中学
【摘要】青少年责任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培养、内化、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就如何培养初中生公民责任意识,提出了五个方面对策。【关键词】初中生;责任意识;培养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初中生公民责任意识至关重要。初中生责任意识是指初中阶段学生积极履行责任的态度和行为倾向。责任意识反映的是社会成员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任务和使命的自觉完成程度,它要求个人除对自己的各种行为负责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对他人、社会、国家负责。所以,初中生责任意识应包括以下内容:对自我的责任意识,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
当前初中生普遍存在着责任意识弱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关注自我,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冷漠,做事不认真,生活自理能力差,奋斗目标不明确,不关心他人、集体,集体荣誉感差,不关心国家大事等。造成初中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大多数初中生对公民角色的认识还处于不自觉状态,在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方面,他们往往停留在认识和遵守道德法律的层面上,对看到的一些不道德行为和违纪行为不愿主动举报或制止,将有限的责任意识仅仅体现在口头上,没有真正内化为自觉意识和行动,知行不能统一。第二,社会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责任意识的缺乏,如对金钱的追逐和尊崇的失度,追求享乐主义,过分注重个性张扬等。第三,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由于拘泥于传统的“育人”观念和“唯分数论”的环境影响,使学生的责任意识弱化。
青少年责任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培养、内化、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变化的青春期,也是责任意识形成的关键期,只有抓住这个关键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逐步培养他们履行责任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最终成为一名有责任心的合格公民。如何培养初中生公民责任意识,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校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历史、语文课对学生进行小公民的责任意识教育,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我是国家的公民,我与国家为一体”,使学生既要增强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也要认识到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权利只能瞬间消失;使学生既注意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同时也能成为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公民,不仅要关心自己,也要关心他人,关心公共事务,关心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
二、用特色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突出个性的培养,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自主选择创建某个方面的特色班级,例如创建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助人为乐的班集体、卫生特色班集体和班级事务人人负责的班集体等。特色班集体创建活动使班级目标明确化、班级管理自主化、班级活动特色化,使德育工作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个性,富有实效;它凸显了班级管理的育人功能,能够在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利用校园环境促使责任意识生成。学生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学校,学生责任教育的开展需要良好的校园环境作有力保障。校园文化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既有显性约束力,又具有隐性感染力。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应渗透责任教育的内容,学校要定期开展师生“经典语录”的征集活动,精心挑选一些师生自己写的“语录”悬挂在楼道内,以此激励、感染全体师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敢于负责。其次,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刊、手抄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和鼓励,并对那些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曝光和批评,为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创造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其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通过正确的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否恰当,对孩子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家长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将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孩子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很多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因此,学校要利用家长会或家访等途径,帮助家长获得教育学生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使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更侧重于对孩子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其次,家长要意识给孩子分配一些家务活,让他们感受做家长的辛苦,利用恰当的机会表扬孩子,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产生的重要作用,以此增强自我责任意识。再次,学校、家长在教育学生时要保持高度一致。当孩子在学校犯错误时,家长应帮助他们分析犯错的原因和可能会产生的后果,使孩子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不仅是一种有责任心的表现,更是一种负责任的具体行为。
五、让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培养责任意识。俗话说,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实践出真知。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不仅要从理论知识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其内化为负责任的行为。因此,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寒暑假期间,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参加社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负责。例如,组织学生去社区服务站、敬老院参加义务服务,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同时也学会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会结合起来,共同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良好的素质,进而成为一名有责任心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张文静.中学家庭责任心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2]李喜寿.对初中生进行责任教育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3]徐明.关于公民意识的思考[J].人民教育,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