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也谈小班游戏环境的创设
【作者】 李建荣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商店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童心嬉戏的世界。越是小年龄的孩子,越是需要这种游戏。在游戏中,他们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经验,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而这种发展,直接取决于老师为其创设的游戏环境。【关键词】幼儿小班;游戏环境;有效创设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但要使游戏能深入,高质量的开展起来,使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教师必须为幼儿创造适宜他们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
一、重视自主性游戏环境的创设
在幼儿园,最能给予幼儿自主性游戏机会的场所是区角游戏。教师应善于结合教育内容,为各个游戏区角增添半成品材料,让儿童始终有新鲜感,时时有事做。如教学内容“有趣的植物”时,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的“饭店”投放半成品材料,让幼儿做“韭菜”和“香菜”;新开“中医院”,让幼儿用泡沫块和牛皮纸做中药包,并形成一条龙式的中药加工流水线;让幼儿设计各种“植物”,再把它们种到“休闲广场”,美化环境等。
二、创设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环境
幼儿年龄的差异不仅仅是生理现象,还表现在他们心理发展水平上,心理发展水平是以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来表现的。相对来说,年龄越小,生活经验越少,他们从事活动的能力,以及控制自己、协调自己行为的能力都较差。那么,在所创设的环境中必须根据年龄特点,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要求的环境。
小班幼儿的思维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大多是伴随着动作而进行的。因此,具体形象、生活活泼的环境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兴趣。为了配合《娃娃家》主题内容,教师们想方设法在“螺壳”般大小的环境中开辟出几个温馨的“家”。装上门帘、挂上镜子、梳子、挂上围兜、摆上桌椅和小床(自制)、电视机、各式各样家俱样样齐全,活脱脱地环境改变了过去只有玩角色游戏时才拿出来玩的现象。幼儿游戏的机会多了,交往增多了,愉悦的情绪体验增多了。
三、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
玩具,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儿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都要以幼儿的操作为基础,具有可操作性。在幼儿园里,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教师为幼儿准备的玩具、材料,过于追求型的逼真,常常把“饺子”、“馄饨”、“饼干”“荷包蛋”等一个个精心包好,游戏时不许幼儿拆开、弄坏,幼儿失去了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而这些“不许”,也大大的减弱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为了不多的限制孩子,让他们充分自由的玩,我们把红、黄、蓝、白等颜料兑到水里,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制成“乐百氏、”“雪碧”、“可乐”等各种饮料;让他们把纸撕成一条条的“面条”……我们会发现,孩子是多么赋予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是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幼儿与教师,教师之间,幼儿之间的关系乃至幼儿园的园风、班风。幼儿园的精神环境虽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但却对幼儿发展,特别是幼儿情绪、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幼儿对成人尤其是教师具有特别的信赖与尊重,在加上幼儿情感的易感染性,因此,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首先取决于教师。为此,为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教师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一)、教师应与幼儿建立起亲切、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支柱之一。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爱一切孩子”,“爱孩子的一切”,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既是知道者又是参与者,参与幼儿的游戏,使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与老师在一起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角色游戏中开设了“小医院”,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但是大部分孩子只是在摆弄针筒、药瓶、听诊器等一些玩具,所以我经常回很认真的给予指导“你是医生,该给他听一听肚子有病吗。”“他生病了,就要给他打针、吃药,不行的话就要挂盐水了。”……久而久之,孩子们似乎越来越不会玩“小医院”的游戏了,总喜欢跟在我身后问“老师,针打好了。下面要做什么?”“老师,他的病我看好了,我要干什么?。不难看出,是我的干涉局限了幼儿游戏的思路。幼儿在游戏时,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过多的干预会限制他们,太高的期望会造成幼儿的压力,使得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发挥失常。
因此,教师应明确在游戏中角色,教师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不是领导,也不是权威,而是幼儿的帮手和支持者。她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但却不可因此去支配幼儿或干预他们的决定,更不是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做。
教师应明确在游戏中的角色,教师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不是领导,也不是权威,而是幼儿的帮手和支持者。她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但却不可因此去支配幼儿或干预幼儿他们的决定,更不是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做。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儿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因幼儿的年幼,而忽视幼儿的需要,也不把教师的意志强加于幼儿,而是要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安全、平等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的、真实的表现自己。
(二)、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文明礼貌、友好谦让,在游戏中互相协商角色、互助交换玩具,这些都为游戏的继续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伙伴关系,使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l]邱学青.儿童自主性游戏的实现条件.学前教育研究,2008,(1)
[2]许央儿.论幼儿文学接受的游戏性.学前教育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