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民办自闭症教育机构生存状况
【作者】 周 喜
【机构】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 随着自闭症儿童数量的逐年增长,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问题变得日益凸出,而民办自闭症教育机构作为当今我国自闭症教育的主体,它们的生存状况关系到我国自闭症教育未来的发展。对民办自闭症教育机构的生存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其生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从而引起更多人对自闭症教育机构的重视,以寻求相应的解决策略。【关键词】自闭症;教育机构;生存状况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是广泛发育障碍中最为常见和典型的一种。由于其病因不明,通过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显著,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早期的综合干预。自闭症患者伴随有许多心理及行为问题,若不及时进行干预矫正,其症状将会越来越严重,很大程度上可能会伴随终生。我国自1982年在南京首次报导了4例自闭症儿童以来,至今已确诊了大约180万自闭症患者,其中儿童自闭症大约有40万。自闭症儿童数量的逐年增长,让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问题变得日益凸出。他们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资源,让他们能够接受适合自身的教育,回归主流社会。但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政府为自闭症儿童提供的教育资源有限,不能满足广大自闭症患儿和家庭的需要。由于公立教育机构的缺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自闭症儿童接受教育和训练的地方多为民办教育机构。民办自闭症教育机构是当今我国自闭症教育的主体,它们的生存状况关系到我国自闭症教育未来的发展。由于政府、社会的支持情况以及自身管理上的混乱,各地机构的发展状况差异较大,教学训练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在发展上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与困难[1]。
一、专业师资缺乏,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专业老师严重缺乏,男性教师偏少,特教、幼教、康复等专业的教师比例明显偏低[2]。其中甚至有很多根本就不具备教师资格,专业水平也都是参差不齐的。并且,在民办自闭症教育机构中,由于工作压力大、待遇水平较低,机构教师无法安心工作,总体职业认同度不高[3]。导致了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很多机构都出现花了好长时间培训出一批较熟练的人员就迅速流失的现象,使相当一部分机构成了从业者的练习场与实习地。
二、人才及规范程度缺乏,管理、训练技术落后
当前,由于自闭症的公立教育机构缺乏,我国民办自闭症教育机构数量逐年增多,但很多存在管理、发展混乱等问题。学者肖李娟、张兴伟经调研得出:“目前我国各种规模的民办自闭症服务机构超过400家,尤其是2003年以后,各种民办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但是,这些民办机构的治疗手段、教育方法等相关治疗技术普遍缺乏正规化与标准化。目前的民办服务机构登记混乱,过半的机构进行的是非营利机构登记,少部分进行的是企业登记,还有相当数量的机构没有进行任何登记。许多登记为非营利机构的民办教育机构,其实都在进行着盈利性的经营活动。”[4]
我国许多地方自闭症康复服务业建立的时间比较短,缺乏相关机构运作经验,人才和规范更加缺乏,由于待遇较低,无法吸引管理专才从事这个行业的机构管理,导致日常运转存在问题与困难,许多机构运行多年之后将会面临主要管理者后继无人等一些问题。资金的缺少、机构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过于频繁、管理人才和技术的缺乏等原因,相当部分机构在自闭症儿童个人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上比较缺乏,有些训练对象的一些基本资料都残缺不全。许多机构采取的训练方法较为单一、陈旧,缺少创新与探索。由于规范程度缺乏,各机构之间无序竞争,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三、缺乏权威的自闭症诊断机构和专业的评估人员
据研究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能够权威诊断自闭症的机构极少,可以独立诊断自闭症的临床医生也非常欠缺。大部分诊断机构的规范性、专业性、科学性相当缺乏,而且评估人员的学历也参差不齐,某些评估人员仅仅具有教育学或心理学背景,接受过专门评估培训的人员相当有限。权威的自闭症诊断机构和专业的评估人员的缺乏,导致许多自闭症儿童没能经过科学的方法鉴别出来,也失去了得到全面准确诊断的机会。由于自闭症儿童没有得到早期的干预和教育训练,缺少对其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导致其病症加重,抱憾终身[5]。
四、政府支持差别大,社会各界对其认可程度低
民办自闭症教育机构与公办机构在服务对象上基本相同,服务的内容以及方式也相似,但他们得到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却完全不同。政府承担了公办机构教师的工资福利、场地设施、设备以及训练器材,而民办自闭症机构几乎都由负责人自己承担,间接加重了自闭症患儿的家庭负担。并且社会大众的目光,总会过多偏向公办的机构,部分人士对民办自闭症教育机构仍不认可,对其的支持力度不够。
五、家长缺乏自闭症的相关知识
虽然外国学者在1943年就已经发现自闭症,但是我国到1982年才确诊第一位自闭症患者。现今,我国关于自闭症研究还相对落后,尤其是对自闭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还不够。许多家长由于文化知识等原因,对自闭症的相关知识严重缺乏,同时得不到专业的指导,错过了患儿最佳的早期干预时期,没能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知识的缺乏使得家长自身无法有效地与训练机构进行配合,缺乏对患儿日常训练的巩固,使家校结合不能顺利进行。
六、后续投资大,办学回报小、周期长、不稳定
民办自闭症教育机构多是从事自闭症儿童早期抢救性康复干预工作,要得到最优的效果,就必须投入相当多的资源进行训练器材等设备的更换和教师的在职学习培训,难以在较短时间得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回报。部分机构由于场地不稳定,流动性较大,造成自闭症患儿与其家庭需要不断重新去适应。
民办自闭症教育机构在生存与发展上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困难,不仅需要机构自身寻求解决措施,更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帮助,对其发展前景进行探索,寻求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王辉.近年中国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研究的整体情况与区域性比较[J].中国特殊教育,2011(4)
[2]鲍云洁.机构缺乏师资少-自闭症教育陷困境[N].浙江在线·教育频道,2011-06-22(6)
[3]杨广学,郭德华,钱旭强.自闭症康复机构教师职业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1(11)
[4]肖李娟,张兴伟.我国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科教导刊,2011(6)
[5]孙圣涛.关于自闭疲儿童教育的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1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