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实施走班教学 拓展音乐广角
【作者】 李崇红
【机构】 湖北宜都市杨守敬小学
【摘要】【关键词】
随着音乐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音乐课堂已不能满足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渴求,而音乐课外活动也只是部分优秀学生的主阵地,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更有时间保障地去享受音乐,为此,我们学校开创了“走班制”的校本课程,其中“音乐天地”为学生搭建了通往音乐梦想的舞台,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特长,展现音乐才华的广阔天地。“走班制”的校本课程是打破行政班级让学生选择学习自己所需课程,采用的是教师广泛引导和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音乐天地”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音乐菜单,目前开设的课程有合唱、情景剧表演、葫芦丝、二胡、舞蹈、京剧等,走进这一片片音乐天地,我捕捉到很多美丽的瞬间,正是这一幕幕美丽的镜头才使校园音乐更加富有魅力,才会吸引学生学习音乐,真正地享受音乐的乐趣。
镜头一:走进丰富的音乐天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参与音乐。实施“走班制”的音乐校本课程的开放性、参与性、实践性,为培养学生良好音乐素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了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走班制”校本课程让学生走进合唱、情景剧表演、葫芦丝、二胡、舞蹈、京剧等丰富的音乐天地,发展个性,培养特长,开创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小演奏家、小舞蹈家、小歌唱家、小表演家。
例如:有一个学生叫张万湉,她是一个有很好音乐天赋的学生,她原来是学拉丁舞和小提琴的,我发现她有很好的嗓音条件,在她四年级时建议她进入校本课程合唱班学习,一进合唱班,很快就成了顶梁柱,在老师精心指导下,她那干净、清纯的嗓音得到充分发掘,并经常参加学校大型歌舞活动表演和歌曲录制,在学校合唱《走进希望的田野》担任主唱,我们杨守敬小学校歌《蔚我中华光》的录制也是由她担任领唱,她的演唱得到各级专家的一致好评,并且在省少儿才艺展示上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镜头二:走进快乐的音乐天地,促进学生的普遍参与。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随着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利用音乐课堂和课外活动对学生实施音乐教育活动已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音乐学习要求,在学习内容范围、时间保证、参与人员等都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而将音乐学习活动融入走班制校本课时间来完成,打破年级界限,让学生自主选择参与,这样既体现了普遍参与性,活动多样性,又使没门课程的学习得到人员、时间上的保证,经过这几年的尝试,学校根据设备、师资和学生意见,校本课程分低段和高段设班,从目前效果看,学生比平时更乐于参加音乐学习,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学习自己感兴趣或者是富有挑战性的课程。时间证明,那些平时课堂上表现“默默无闻”的学生在这里找到快乐;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没有条件参加社会艺术培训在这里找到机会;那些有才艺的学生苦于无处展示在这里找到舞台;那些想尝试挑战自己的弱项在这里找到试验田。
例如:有个学生叫郭玉玥,音乐天赋不是很好,喜欢跑调,但是她很喜欢唱歌,也选择了唱歌课程,我发现她音色很美,而且她很喜欢老师教的《蜗牛》这首歌,我就鼓励她大胆唱,为了不让她影响集体,合唱时容易跑调的地方就让她张口默唱,多听别人唱,这样,她进步很快,她高兴地告诉我她天天在家里唱,唱完歌才睡觉,每次看到她唱歌时我就特别感动和欣慰。后来她参加了学校“六一”合唱表演,特别认真,从她身上虽然没有看到音乐天赋,但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长和快乐。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也许我们的音乐天地不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最快乐的。音乐天地不仅仅是属于学校、属于老师和少数优秀孩子,她更是属于所有孩子们自己的音乐天地。
镜头三:走进实践的音乐天地,创建常态的音乐舞台。
以往学校每到节日庆祝活动,总是老师最忙的时候,自从开设了音乐天地校本课程,老师的负担减轻了不少,平时校本课堂就积累了一些节目,而且形式多样,丰富了学校的舞台。有表演唱、合唱、吉他弹唱、情景剧表演、葫芦丝演奏、拉丁舞、民族舞等等,每次学校文艺表演活动,吹拉弹唱样样都有,不用说节假日,随时就可以拉出节目表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大庭广众下表演,充分表现自我、接触社会,体验成功与失败,不失为一次极好的锻炼。例如:我们的音乐原创节目《爷爷的书桌》参演学生大八十九人,尽管人多,组织难,但我们还是努力把学生带出去参加地市红领巾艺术节和市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就像我们校长说的:这么多孩子参加了这次活动,得到了锻炼,这是他们一辈子都难忘的事情“。所以,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既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增长了知识才干,又磨练了学生的意志;既提高了心理素质,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又发展了个性与特长,增强了自信。另外,在学校接待参观、外出慰问、各种大、中、小型集会活动中都可以看到音乐天地孩子们的身影。我们努力创建这样一个常态的音乐舞台,让学生感到学校时时有歌声,处处有欢乐。表演已不再那么神秘,上台机会多了,做演员的学生也多了,学校的舞台也变得更宽、更广了。
镜头四:走进创造的音乐天地,实现学生的音乐梦想。
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有很多种语言,但有一种语言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那就是音乐。每个人都离不开音乐,我们引导学生去享受音乐,在我们的音乐天地,给了孩子一方自由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音乐梦想。“音乐天地”很多课程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有语言表演,歌唱表演,肢体表演,器乐表演等,这就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不断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勤于创新的思维和善于创新的能力。例如:我们学生表演的情景剧《守株待兔》《小熊请客》等节目成了学生的最爱,每一个角色都突显学生自己的个性表演;每年的葫芦丝演奏都结合不同队形变幻和动作表现,带领学生进入美丽的傣家山寨;舞蹈更是丰富多彩,炫丽的民族舞、热情的拉丁舞让学生更加神气,让舞台更加灿烂;在合唱表演中也创造性结合了情景表演,例如表演《共产儿童团歌》,从儿童团在神秘的夜幕中站岗放哨开始,到斗地主斗汉奸,取得胜利,通过情景表演和二部合唱《共产儿童团歌》展现当年儿童团的革命风采,正是学生创造性的生动表演成了这个节目的亮点,在省里获得了为数不多的优秀奖。学生也经常自己组织排练节目,在一些班级活动和小型集会上展示。这样,学生既锻炼了能力,又弘扬了个性,实现了学生的音乐梦想。
美丽的镜头很多很多,它记录了学生的快乐,学生的成长,更是记录了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壮大,“音乐天地”之门永远会为每一个喜爱音乐的孩子敞开,它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享受音乐,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自己喜爱的音乐形式,从而真正使学生音乐审美、艺术修养、实践能力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这种“走班制”校本课程教学不仅为音乐艺术打开了便捷通道,还开通了体育、美术、书法、语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通道,愿我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宽,让艺术之花香飘校园,香飘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