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作者】 贾 伟

【机构】 吉林省梅河口市海龙镇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十多年了,而且一直从事低年段教学,教育的现状,老师的困境,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是谁让教育寸步难行!我个人认为家庭教育的缺失是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

  一、现状

  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所走的每一步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教育的缺失: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贪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空巢家庭”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空白。家长缺乏责任心。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有些家长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简单粗暴,信奉“不打不成才”,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误区:年轻父母都只有一个子女,常常会过多地干预甚至包办替代孩子的生活,这样会使得我们的教育慢慢丧失了“养成”的意识,我们不知道从何入手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甚至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就是老师应尽的责任。正如周奇教授所说的,“家长自己不愿放弃一切学习,却希望老师放弃一切来帮助自己,这是何等的愚蠢。”俄国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说过:“孩子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正因为我们有以上的误区,正因为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忽视了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才没有让我们的孩子获得世间最宝贵的财富,才使得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生活与学习中遇到了更多的困扰,让教育工作者无法下手。

  朱熹有这样一句话:“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书,仔细分明读之。”试想,我也是父母,我们的孩子在读书或写作业时,作为父母的你们在旁边是怎样的唠叨;爱不是代替,更不能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我们常常会在孩子面前摆老资格,说自己以前是如何专心地学习,而你生活条件如此优越,还不能好好学习。但你们是否知道,孩子的生活条件好了,但供他们学习的空间却小了,分心之物也多了。当孩子在学习时,一抬头看见的满是干扰他学习的事物,还有苦口婆心的父母,他们还能专心地学习吗?他们早就把贪玩意识与学习行为交织在一起,慢慢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了。

  家长要善于通过日常表现,使孩子从中悟出道理,学会做人处事,我们更要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环境,使孩子受到积极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的言行举止、性格习惯会受到父母、老师说教的影响,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父母的身教,即决定于父母是怎样做的。身为家长,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许多父母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总会埋怨:我们天天在说他,怎么就起不了作用呢?此时,我们更需要检讨一下自己的言行,是不是与自己说的、做的并不一样。为什么有些家长并没有天天说教,孩子却一直表现得很好,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父母做得好,他们通过自己的良好言行默默地教育和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天天在家打麻将,却要求孩子要好好学习;如果我们天天迷恋韩剧,却要求孩子静心地读书;如果我们天天红妆艳色,却要求孩子俭朴衣着;如果我们天天脏话不断,头吐唾沫,却要求孩子文明礼貌:这肯定都是无效的。因为在孩子看来,大人也只是说一套,做一套。所以为了孩子,当家长的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孩子面前,自己的言行更要谨慎。

  孩子跟大人一样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有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变化,但由于孩子还未长大,他们缺乏生活经验,他们简单,好动,弱小,自控力差。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能小看孩子,更不能简单地理解孩子,而应该把孩子当做一个值得尊重的、平等的人来对待。我们要善于站在孩子的立场来观察孩子,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理解并包容他们的错误行为。

  二、措施

  建立家长教育培训机构在学校建立家长学校,通过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信息。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咨询等形式开展工作,通过定期培训提高父母在子女成长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提出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组织学生和班主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评价;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交流等。

  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制度适时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能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应该有自己的发言权、参与权、申诉权,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应该要获得尊重,甚至满足。当父母进入孩子的房间时,我们要尊重他们,学会敲门;当孩子的同学来家串门时,我们要尊重他们,热情以待;当我们给孩子购买学习资料与衣物时,我们要尊重他们,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我们要给孩子适当的自由,让他们自由地思考,大胆地发言,充满兴趣地学习与做事。针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给家长提出建议,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能及时结合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能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

  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家长要学会密切、主动地配合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实施教育计划,要正确地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促进,家校一致,给孩子明确的生活准则,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一旦提出了要求,就应该严格实施,绝不轻易改变;当我们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时,要防微杜渐,及时矫正,不能听之任之;家长应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好示范,树立榜样,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家长要努力做到: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一套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规;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做

  孩子学习上的助手,指导和帮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和耐挫力。在孩子的学习之余,家长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为了共同的目标,教师和家长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