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怎样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概括
【作者】 陈钰莉
【机构】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芳林学校
【摘要】近几年《中考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其中的一项要求是: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一点中的“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就是指对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和把握。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学生领悟作品内涵、正确体验作品情境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本人就文章的描写方法;作者感情倾向;表现手法;情节;人物的身份五个方面谈谈怎样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关键词】人物形象;概括;描写方法;作者感情倾向;表现手法;情节;人物的身份
近几年《中考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其中的一项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其中的“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一点中的“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就是指对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和把握。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学生领悟作品内涵、正确体验作品情境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对怎样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概括?
一、抓住描写方法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
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深入分析,从而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1)通过外貌、肖像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外貌描写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身材、衣着服饰、仪表风度的描写,从而显示人物外在性格特点的一种方法。透过外在的表现,我们常常可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容貌、服饰、神情、姿态等特征的描写。在阅读文章时,我们抓住了这一描写,就更能对人物形象进行提炼概括。例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写出的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闰土却变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历经沧桑,已变得麻木迟钝而又非常自卑的人了。小说通过对闰土的肖像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性格的巨大变化。
(2)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分析人物个性,语言描写主要的作用是表露人物情感,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在阅读分析中,如能抓住了语言描写,我们就可以把握人物个性、身份、经历、爱好和思想情感。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语言是人物的真话,有的语言是人物的假话,阅读时要多加注意,细心分辨。“言为心声”,语言通常是人物内心世界的表露。,如《故乡》中刻画杨二嫂这个人物,除了极精彩的几笔肖像描写外,主要是写她的语言和行动,“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把一个高度典型化的尖酸刻薄自私势利贪婪的小市民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又如小说《变色龙》主人公奥楚蔑洛夫个性化语言描写,如“你把这条狗……派人送上的”“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句句话语,把一个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奴才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3)通过动作行为刻画人物形象。行动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它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举止、动作,来展示人物的活力,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细致的动作描写也可以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在阅读中,我们也可通过动作行为刻画人物形象。如《变色龙》一文我们可通过几个典型的动作:“转”“挤”“咳嗽”等概括出了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孔乙己》一文中交代孔乙己到酒店喝酒,我们可通过“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概括出孔乙己内心的几分炫耀、诚实而又迂腐的性格;被打折了腿在酒店里“摸出四文大钱,…….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中的“摸、走”反映了孔乙己生活穷困潦倒到了极点,我们可概括孔乙己已到了穷途末路,凄凉不堪、令人深深的同情;《枣核》一课中“见枣核”一动作描写:“她托在掌心,她一面往衣兜里揣”这“托”“揣”可以概括出美籍华人对枣核的珍惜。
(4)通过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个性。心理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刻画,更有这种功效。把握人物心理,其实就把握了人物性格,而且这种性格往往具有真实性。如《最后一课》我们可以从“我好害怕被责骂,在我的头脑里冒出了逃学、去田野跑一跑的念头。”概括出小孩子的好玩,不懂事性格。从“我边跑边想:“又有什么事吗?”(好奇心理)“我现在是多么悔恨自己蹉跎光阴啊!悔恨自己从前逃课去掏鸟窝,去萨尔河溜冰!我的那些书,我的语法课本,我的神圣的历史书,刚才背在身上还觉得那么讨厌,那么沉重,现在却像老朋友一样,让我难舍难分。“忽然间长大了、懂事了”“我一边听,一边寻思:“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用德语唱歌吧?”概括出小弗朗士对德国的愤怒和讽刺;从“这些字帖卡片悬挂在我们课桌的金属杆上,就像许多小旗在教室里飘扬。”表达了小弗朗士爱国的思想感情。
二、抓住作者感情倾向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
文章的主题是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要在阅读中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和社会意义,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可以很容易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如《最后一课》作者在小说中主要反映了在普鲁土侵略者的残酷统治下,阿尔萨斯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敌忾同仇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这一重大主题时,既没有正面描写普鲁士侵略者的强盗行径,也没有写侵略者的残酷剥削,而是写了沦陷区生活的一个小小的侧面:已经被普鲁士侵略者统治两年的阿尔萨斯人民接到了柏林的命令,不准在学校里教授法文,一律改教德文。小说通过一个小学生的自述,描写了一个乡村小学接到这项命令后,全体师生和当地群众的强烈反映,深刻地揭示出了小说的主题。在概括小弗朗士这人物形象时,我们就可根据作者这一感情倾向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小弗朗士是一个极普通的法国农村小学生,他天真而又贪玩,无忧无虑,不爱学习。在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的教育下,他由世事不知骤然成熟了许多,他首次体味了亡国之痛,逐渐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之心。作者通过小弗朗士的切身感受,表现了法国人民团结一致、敌忾同仇的精神,同时作者满怀深情地把祖国的希望寄托在这新一代的身上。
三、抓住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
对人物形象分析时,我们可抓住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初中阶段,一般塑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欲扬先抑;对比衬托;细节描写。
(一)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摹时,或以人物映衬,或用环境烘托,或通过事物加以点染;侧面描写不仅能填补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能淋漓尽致的呈现描写对象难为人知之妙点、美点。比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全文详细地从正面描写了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的情景,但文中有关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的事是通过顾客交代的,属于侧面描写,这种侧面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过渡非常自然、巧妙。我们就可抓住文章通过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概括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二)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范爱农》中的范爱农,无不是因为运用这一手法而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藤野先生、范爱农的人物形象就很容易概括出来了。
(三)对比衬托。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关系。在概括人物形象时,我们也可结合这一表现手法来概括人物形象。在《晏子使楚》、《窗》概括晏子、靠窗的人和不靠窗的人的人物形象时,我们可抓住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概括出晏子不卑不亢、善于应变、处处维护国家尊严的性格特点;靠窗的人热爱生命、关心他人、心灵美好和不靠窗的人嫉妒自私、无情的人物形象;巴金《家》一文概括琴人物形象,我们可抓住文中采用“烘云托月”手法(用衣着打扮、发饰脸型、眉毛鼻子烘托要描写的眼睛)概括琴是一个具有反封建思想的先进分子形象。
(四)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细小的情节或人物或环境的某种细微特征的描写。细节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鲜明,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还可以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增加作品的生活气息,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概括人物形象时,我们也得注意这一方面。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主要是从肖像、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描写。比如,在《安恩和奶牛》中,对老妇人的外貌的几处描写:“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对安恩的头巾、木屐的描写就是服饰细节描写,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写出老妇人贫穷、淳朴、洁净、勤劳的个性。《故乡》一文中,对捕鸟过程就运用了细节描写:“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通过此一细节描写闰土聪明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就概括出来了;《背影》一课中,对父亲翻越站台的动作也是细节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们可通过此一细节描写概括出父亲的爱子之情。
四、借助情节(具体的事)来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在阅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在故事情节凸显了人物形象。如《故乡》一文可从情节概括人物形象: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杨二嫂想方设法从“我”家中捞点东西,我们可从这一情节概括她爱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和爱唠叨的性格。《甜甜的泥土》我们可从分奶糖这一情节概括出王小亮是一个聪明、懂事、尊敬老师、受小朋友欢迎的孩子。
五、通过人物性格结合人物身份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从表达上而言,人物形象用如下的方式概括:xx是一个(人物性格)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形象:(若人物富于变化,还需前后对比分析)。如《故乡》一文中杨二嫂身份是一个小市民,我们可结合身份概括其形象:她是一个由二十年前美丽端庄、勤劳能干的人变成而十年后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爱搬弄是非、爱唠叨的小市民形象。如《范进中举》我们也可结合其身份概括范进是一个典型的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迂腐、麻木不仁的知识分子形象。
总之,编入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都是文质兼美、内涵丰富、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无论是叙事性散文,还是小说,都离不开人物形象的支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提高学生对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大纲》 2000年
[2]《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012年版
[3]《中考考试说明》 2014年
[4]《时代学习报》 2008年11月
[5]《中国论文网 花火A版》 2012年5月
[6]《何谓懂得语文教学》 余映潮 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