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新时代下小学教师师德修养
【作者】 何德平
【机构】 广西灵山县陆屋镇莲塘小学
【摘要】【关键词】
一、古今中外话师德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由此看来,无论何时,也无论何地,对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视都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常言道:“太阳底下也难免会有阴影”。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各种腐朽思潮的汹涌侵袭以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一些抵御不住诱惑的教师也没有能够做到“独善其身”。有悖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园丁”形象的现象在我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也累见不鲜。
二、新时代下有悖教师职业道德的各种表现
1、有偿家教缕禁不止。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把教师这一职业形容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安贫乐道、廉洁从教”、“认认真真教书、清清白白做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教师的优良传统。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期某些人“金钱至上“的一些负面影响,有些教师把自己这一神圣的职业操守抛到了九霄云外。他们白天在学校教书敷衍塞责、马虎了事。到了业余,却热衷于家庭辅导。动员自己教的学生晚上或者周末假日集中补课。有的甚至家长没有让孩子补课的意愿,还要暗示动员,甚至威胁强迫。为此,家长反映很强烈。也遭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强烈不满和鄙视。然而,这种现象在某些地区,某些老师身上却缕禁不止。
2、拜金主义涌进校园。“春蚕至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人们对教师无私奉献的高度称赞。然而,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个别教师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及利益至上思想严重,他们不热衷于工作,从来不讲奉献,只追求生活享受,一切向钱看,每逢节庆假日,有个别教师甚至向家长公开索要酬劳和礼物。甚至,有些老师竟然以收到礼物的多少、轻重来安排学生的座位和确定重点辅导的学生对象,收到礼物重的安排坐前排,经常辅导,礼物轻的安排坐后排,而且不管不顾。
3、只“教书”不“育人”。老师是奋战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谈“教育”,说“教育”,众所周知,“教”和“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师不但要“教”学生以知识,而且还要“育”学生的心灵。可有些老师对学生课堂和校园以外发生的问题,一概视而不见,不闻不问。从来不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从来不家访,甚至从来未与学生家长沟通过。走出本校门,把自己的学生当作过路的陌生人。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种种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现象和行为,原因不外乎我们忽视和放松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只注重教学能力尤其是教学成绩。更重要的是我们有部分教师自身道德修养不够,名利思想严重。还有个别教师教育观念守旧,法制意识淡薄,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必须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1、建立健全更科学、更合理、更可操作的教师考评制度和教师监督制度。俗话说得好,好的制度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坏的制度则刚好相反,把好人变成坏人。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管理制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很明显地,这套制度已经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时代在发展,管理制度也必须同时发展。用旧的制度去管理新的人,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
2、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和老师工作、生活条件。老师也是人,也要吃五谷杂粮。不可否认,我国已经建成了一批办学条件优异的学校,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广大农村山区,破败陈旧的教学楼,缺门少窗的教室,开裂漏水的老师宿舍,还有坑洼泥泞的上学道路……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之常情。所以,许多老师削尖了脑袋往城市发展,导致了农村山区学校师资严重不足。城市学校一位老师一周十二、十三节课已经算不少了,可在农村山区,一位老师一周二十七八节课却是正常现象。早晨,他们翻山越岭几个小时才到学校,中午,他们连个休息的地方也没有。放学后还要照顾家里的父母老小,这样的条件,我们还何忍和他们谈师德修养?
3、弘扬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加强师德教育,充分发挥“榜样”在师德建设中的示范作用,是师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要运用不同的形式、途径,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学校应积极、灵活有效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如邀请一些师德典范做专题报告、组织开展“师德问题”讨论会等。要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开展向身边优秀教师学习的活动,掀起树形象、学榜样、找差距、做贡献的热潮,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示范作用。促进师德建设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4、进一步大力开展师德行风建设。师德行风建设既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的组成部分,又关系到校风、教风、学风的根本好转、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高度重视,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思想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提升理论修养,使师德建设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师德建设的必要投入,真正把师德建设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日程,切实把师德建设不断推上新的台阶。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教师的职责,确立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加强个性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和师德水平。要大力创造条件,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和实现自身价值,把师德修养变成教师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师德修养,这个关乎国计民生的事情做好,为后面的教育工作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