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打开追寻教育质量的心窗——读《素质教育突围》第九章第三节有感
【作者】 李晓艳
【机构】 四川阆中市福星乡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我认真阅读了阆中市教科局局长汤勇同志编著的《素质教育突围》一书,作者站在推进素质教育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高度,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素质教育的十大理念和十个着力点,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践指导,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正如著名教育家、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对这本书的高度评价:生动、全面、实用。
读完《素质教育突围》《上.理念篇》第九章第三节《素质教育必须探寻教育质量的保障举措》后,我感慨颇多,这节文字好似一扇心窗,打开了众多教育工作者追寻教育质量的心结。在这里,我结合自身的认识与体会,与大家分享,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文中写到:“保障和提升教育质量,是教育的永恒话题,也是素质教育不懈的追求”。这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家长和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杆,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理应成为教育者的共识。论述中,作者把我们经常纠结的“应试”与“素质”表面矛盾的东西,进行了深入阐述和剖析。作者写到:“素质教育讲质量抓质量。离开了教育质量而谈的素质教育,那是片面的素质教育;没有质量要求的所谓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没有教育质量作保障的素质教育,那是苍白无力的、没有生命力和说服力的,也是不成功的素质教育。”这就告诉我们,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为抓细抓实抓好教育质量服务,并且理直气壮、常抓不懈、一抓到底。
文中写到:“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第一追求”,“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当学生能逐步进入主动、生动、能动学习的积极状态,特别是进入自主、乐学、忘我的最佳境界时,学生个体的学习质量的提高就指日可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催化剂,兴趣是学习生活的甜蜜素”。目前,少数教师存在一个共性的误区,就是始终在思想上对学生不放心,实践上对学生不放手。怀疑学生的能力,认为不把知识给学生“灌”到位,“喂”到位,学生就掌握不了知识。于是,满堂“灌”、满堂“喂”、满堂“问”始终成为了课堂主旋律,教师教得“汗流浃背”,学生学得“昏昏欲睡”。这显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力,相反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和厌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客观理性对待学生,建立全新的学生观,让他们由接受知识的容器逐渐转变为独立自主的人,由单一追求分数转变为促进全面发展,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对规律的总结,由内向羞涩转变为大方勇敢,由孤芳自赏转变为“交流分享”等。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全面体现“三为主”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达成目标训练为主线”。要从真正意义上彻底改变“以教师为本”、教师独掌“霸语权”、“一言堂”等现象,将时空交还学生,体现“生本原则”的思想,创造出由教师有序组织、科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文中写到:“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环节”,“树立素质教育达成在课堂、教育质量提升在课堂的理念,积极打造有效课堂、高效课堂、优质课堂、理想课堂”。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我们常说的“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即是这个道理。很多的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实践适合体现校本特色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些模式中,都融入了一些共同的思想,那就是“以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还有一些口号性的激励语,如 “我的课堂我作主”,“我自信、我参与、我快乐”,“我展示、我成功、我幸福”等。“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教学思想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使用了导学案,这样能促使学生在每一环节都有“事”可做,“事事”有成。同时,绝大部分教师都采用了多媒体、电子白板、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手段,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现代化和高效化,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了教学质量。
文中写到:“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根本途径”,“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可能培育出一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也不可能有效的可持续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进一步明确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鉴于此,我们应该首先指导老师们持续加强新课改理论学习,如教材培训、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课堂研讨、专题讲座等,不断为自身“充电”;其次是进一步做好本土名师打造工程,建好 “名师资源库”,落实 “名师”引领策略,着力培养本土“教育专家”。同时积极发挥教学标兵、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第三是定期举行“课堂教学改革大比武”活动,以此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研”一体化进程;第四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取人所长,为我所用等。
文中写到:“以落实常规管理为主要抓手”,“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教育教学管理的关键是落实常规管理,影响教育教育质量的往往是常规管理不落实、不到位”。这些论述,警示着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教学常规管理,认真反思学校的常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现实问题,牢固树立“向过程要质量”的思想认识,扎实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我校教学常规检查实行的是“五不定时”制度,即不定时巡课、不定时听评随堂课、不定时检查各学科教案、不定时检查作业批改和检测、不定时组织学生评教。对工作务实的教师进行大张旗鼓地表扬和宣传,对教师优质教案和学生作业进行公开展评,要求做差了的教师要面对面说明原因、制订整改计划并及时跟踪督察。
文中又写到:“以执行国家质量标准为监测保障”,“作为学校要自觉执行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保证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达成”,“要多措并举,督促薄弱学校达到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基本要求”。这告诉我们,义务教育学校要适时通过科学的测量和评价手段,注重测量的信度、效度,以诊断学生的学业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测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差异、班级均衡等实际问题,做到评价角度多样化、评价标准多样化。从德、智、体、美、劳、心等多方面开展评价。填写素质教育报告册时,学生寄语要突出对学生的激励导向作用。
读书是一种最优雅惬意的过程享受,一种人生的积淀方式,能增长人的知识,提振人的精神,升华人的灵魂。品读《素质教育突围》,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增强了我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让我进一步懂得了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领悟了“用心做教育”、“坚守教育良知”、“忠于职守,教育本是良心活”的真谛。老师们,让我们“怀揣理想上路”、“从现在出发,幸福在教育路上”、“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