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者】 周厚禄
【机构】 贵州省兴仁县下山镇高武学校
【摘要】【关键词】
化学是一门学生喜爱的、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与现代社会问题息息相关的、并涉及前沿科学的基础学科,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进德育教育,其可行性是非常高的,且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只要教师有德育意识,就能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找到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是德育教育收到最佳效果的关键。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具体应如何渗透德育呢?
一、结合化学史渗透德育。
结合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教育。德育并不仅局限于政治思想品德的教育,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勤于钻研等品质教育也应是德育的一部分。结合化学史,德育教育便不再空洞乏物、苍白无力。在《绪言》课上,我给学生指出,我国人民很早就有了探索化学的活动。古代中国人的炼金、炼丹,虽带有些唯心主义的神秘色彩,但他们的研究传入西方后,大大地推动了化学的形成与发展。近、现代,在化学上我国也做出了突出成绩,有自己的杰出学术代表。
二、在课堂讲座中渗透德育。
认识挫折,是承受挫折、战胜挫折的前提。有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就自我放弃,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差。针对这种现象,可利用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化学家的奋斗史,结合教材内容,开设第二课堂讲座,来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勇气。
在教学中结合诺贝尔在制备硝化甘油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向同学们做一个讲座。诺贝尔为了生产大批的硝化甘油,在改进工艺时,发生了多次爆炸事故,弟弟在事故中死去,父亲受了重伤,然而诺贝尔面对失败没有畏惧,没有放弃,而是更认真地思考、分析,更投入地工作,置生死于不顾,才发现了用冷水管散热生产硝化甘油的方法。为了试验一种既有硝化甘油的爆炸威力,又非常安全的炸药,诺贝尔又进行了无数次试验,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最后,发明了胶质炸药。
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前仆后继,毫不退缩。
在进行相关知识教学的同时,自然地把这些故事渗透其中,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顽强勤奋的优良品质,勇敢地面对暂时受到的挫折,冷静地思考,并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去寻找正确的道路,明确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挫折在所难免,但挫折未必是坏事,只要正确对待,不断地吸取教训,就能产生再生力,从错误、失败中获得成功。
三、在环保教育中渗透德育。
人类面临着两大环境问题:一是生态平衡的破坏;二是因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而导致了洪水泛滥、大气污染、海河污染、地球升温等,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因此在化学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设计一些环保知识。这一现象将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未被利用的养份通过流失、淋漓、反硝化、吸附和浸蚀等方式进入空气,使环境受到污染。所有推广合理的耕作制度,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增加有机肥的比例等,都是减少农业污染有效措施。又如我国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能源的利用,过度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排放的气体有:SO 2 、CO 2 、NO 2 、CO等与潮湿的空气接触、就形成酸雨,而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相当不利,对金属材料和大理石雕塑等建筑材料有强烈的腐蚀作用。随着车辆的增多,汽车尾气中排放的气体NO 2 也随之增多,这将会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所以改变能源结构,减少废气的排放量,增加废气处理设施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不用一次性筷子,尽量少用塑料杯、塑料袋等减少白色污染。
在习题编写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如(1)含有__元素的洗衣粉流入河水中会使水中藻类植物疯长而破坏水质,所以目前世界上严禁生产和使用。(2)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烟气对人体有害,其中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____,每年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该气体总量约为3×108~4×108吨,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于____的排放。(3)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拯救我们的地球”。导致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水受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中的___、___ 、___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的___ 、___随雨水流入河中。……所有这些都将不断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
通过教学,既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环保的好习惯。
四、在研究性学习中渗透德育。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去观察周围,关注社会,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试着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里当然也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教育。
在学习了《爱护水资源》这一内容后,我就趁机让学生用一周时间去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在学生的报告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德育教育无声无息的渗透,如“以前清澈见底的还乡河如今穿上了花花绿绿的外套”,“人们的生活垃圾农药随意仍进河里”,“人们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用迷药迷昏鱼虾”等很有感触的话;“如果在不保护水资源的话,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等发人深醒的话;在针对污染原因谈建议中,学生各抒己见,如常规性措施“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监测和管理”,创造性构想“发明更多的‘绿色’物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我在课堂上朗读2篇较好的报告和出色的语句再去进一步感染学生,在表扬大家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同时又指出: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污染的严重性,那我们更应该拿出实际行动来,从校园卫生、个人卫生习惯等小事做起,使我们的环境日渐好起来。这样一来,将德育教育进一步发展,让学生的心灵也进一步净化,使环保意识进一步烙在学生的思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