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高中化学实验教材特点及教学要求

【作者】 蒋 智

【机构】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挑战。新课标教材对实验的大胆变革,特别对实验教学理念、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以及资源的整合对教师对于实验的教学要求更高。对新课标教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从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对化学实验教学师的要求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操作方法,同时展望了实验教学的前景。
【关键词】新课标;实验教学;科学探究
【正文】

  四川省化学学科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出版(2004年初审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按照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我们教师自觉地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注重师生角色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模式,实践新课标的教学目的。

  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课程标准提及的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最好的实践之一就是化学实验的教与学。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6个主题之一,同时更是必修课程的核心。新课标把 “化学实验” 不仅作为专题内容,而且安排在教材的第一章,更加彰显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一、新课标教材中实验的特点

  1 、教学理念和知识体系的变革

  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新课标的一个典型特点新课标要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理念 ,体现了化学学科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

  新课标教材的知识体系也有明显的变化。从以下的必修1和必修2的编排体系可以知道:

 

 

 

 

  “化学实验” 作为专题内容,被安排在教材的第一章,突出了其基础性。既起到了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在实验教学的改革上,新教材更是独树一帜,它在总结、继承的基础上,将原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整合成实验和科学探究两种形式,且不再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这样做可以给不同地区、不同实验条件的学校以充分的自主权,同时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2 、以人为本的实验意识

  在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安排了“化学实验安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以便在以后的实验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伤害。这样的编排更加彰显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而新课标第一章便安排从实验学化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实验习惯;又能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严谨的学习态度、注重安全和环保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节约、爱护公物、整洁有序的美德。

  3 、实验方法的多样化和实验用品的生活化

  一个化学原理可以用多种实验方法来体现,是新教材的又一特点,如NH3O2HCl等气体的制备,在试剂的选择、实验的方法上不再局限于某一种形式,而是多种方案并存,这样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教材中用到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用品进行实验,如土豆、面包、碘酒、食盐、味精、水果等,使化学实验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亲近感。

  二、新课改教材对老师实验教学的新要求

  按照2013年四川省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化学实验将考察以下知识: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常见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处理方法。4.能根据要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了解溶液pH的测定方法。5.掌握常见气体和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6.能对常见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7.能根据实验要求,完成相关实验探究:  1)设计、评价或优化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描述及分析实验现象,收集及处理相关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8.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到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及过程,为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以考试说明的教学要求来组织好化学实验的教学:

  1 、上好演示实验,注重科学探究

  以必修1为例,在整个教材中总共有26个实验;同时在与新课标教材配套的(必修1)探究实验报告册中总共有15个探究实验,必修1 总共有41个实验。以往版本的学生实验的内容,都是老师课堂演示实验为主,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缺乏主动探究的热情,几次实验之后,学生便感到索然无味,普遍存在死记原理、现象的现象;甚至一些老师要求学生记住实验原理、现象就可以了,根本不做演示实验。

  新课标教材每一个实验的内容都不是重复的,而且每个实验之前都没有已设定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实验之后都有一些表格要学生自己去填写,学生在实验前根本不知道他的实验将会出现什么结果,这样就增加了实验的探究性和趣味性,培养了学生运用自学、观察、推理、演绎等方法来理解所学的知识。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仔细实验、认真观察、实时记录的良好习惯,更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对实验的兴趣比过去有较大的提高。

  、上好分组实验探究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在实验中必须严格要求,做到操作规范、科学合理、注意安全;同时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实验目标要求认定到位,明确目标、认定目标是教学最优化的前提;

  二是实验指导到位,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是实验教学成功的保证;

  三是实验讲评及时到位,实验总结和讲评是巩固学生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总之,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结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全面落实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践行新课标的理念,为实现我省高中新课改的改革作出一个高中化学教师应有的贡献。在实验教学中课程标准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某一章或短时间达到,我们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在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将逐步完成这些要求。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2004年初审通过.

  [2]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教师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