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索英语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作者】 张英倩

【机构】 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级教育硕士;山东省昌邑市饮马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英语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新课程所期待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课堂,是学生感知、体验、实践、合作的场所,更是他们活跃思维、发展个性、发展心智的地方。这样的课堂应该是错综复杂、动态生成的,它总是在有序和无序的整合中发展。因此小学英语课堂需要我们用人性去建构,用智慧去实践。

  一、教学的科学性

  教学的科学性体现在: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准确性,二是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符合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的科学性具有以下特点:

  1. 客观性,即教学过程具有不以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规律性,教师教学时必须遵循.

  2. 理智性,即教学活动必须尽可能地放在理性的天平上,即使是富有情感的教学,这种情感也必须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追求真理的思维活动及其内容相联系.

  3. 实践性,即教给学生的知识与方法、技巧是有用的,并且能够指导学生的实践.

  4. 进取性,即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刻苦学习,不断探索,追求真理,勇于创造。

  教学的历史实践证明,科学性是教学的根本要求,没有教学的科学性,就没有教学的正确的思想性。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是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的科学性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

  二、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的艺术,也就是如何运用最适合学生的各种教学方法。教学只有讲求艺术,才能使学生在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起学生向上的热情和追求知识的渴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1. 语言的艺术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为了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运用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受到感染,获得知识。

  2. 方法的艺术性

  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的实践证明,最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教学方法并不是有多个,所以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参与性和愉悦性,教师即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中,既获得了参与的乐趣,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要想让你的英语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研究你的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来设计课堂,让学生在感受到美,体会到满足的同时,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那么如何发挥教育智慧,构建新型、自主、高效、学习型的小学英语课堂呢?

  (一)用智慧模拟逼真的语言教学情境,创设高效自主的英语教学活动。

  1.灵活安排座位模式,为活动提供宽松、有序的环境

  传统的课堂作为一般按 “横排竖行”分布,传统的座位模式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交流,阻碍了活动的快节奏进行。在英语课上,根据教学需要,采用不同的座位模式,如三角式、秧田式、半圆式、全圆式、双圆式等,这样学生可以面对面地交流,小组之间互不打扰。

  新的座位安排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开口练习的机会,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提供了宽松、亲切的活动环境。新的座位模式使老师便于整体布局调控,使课堂活而不乱,为进行高效率英语教学提供保障。

  2.精选活动形式,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

  英语课上有效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和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全班活动、个人活动、两人活动、小组活动;做游戏、讲故事、演唱、画图、对话表演、听音传球、打电话、英语小品表演等。在创设活动时,精心选择活动形式,可以节约时间、激发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引入竞争机制,用强烈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你追我赶、相互督促,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语言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老师当好导演和演员,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老师要把自己的感情注入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信任,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师生心心相通,融为一体。“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在老师面前不再因发音不准而羞涩。在活动中,让学生尽情表现自己。

  作为导演,老师要注意把握活动的火候,对活动局面进行有效的调控。在学生情绪高涨、兴奋、难以自我平息时,老师要适可而止。及时收拢,以免浪费时间。如果活动有难度,学生活动不到位,既影响了对知识的掌握,又抑制了学生的情绪,老师应将活动放一放,或适当降低难度,以免影响教学质量。

  5.运用恰当的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

  老师授课要注意趣味性,做到生动活泼,多用直观教具、电教设备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6.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让学生亲近英语。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及时给予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评价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用智慧优化教学设计

  一堂好课的教学设计 往往凝聚了教师诸多的心血和智慧。一句过渡语的锤炼,一个语言训练点的挖掘等等,都是倾注了生命灵性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要在透彻理解教学内容和摸清学情的基础上,抓住几个切入点。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并把情景与生活相融合,提升到生活实践中学习语言,这的确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情景的创设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更给人以深刻的启发,这就是教学设计的智慧。

  (三)用智慧驾驭课堂教学

  1.随机巧妙点评

  教师适时适度的点评,是师生心灵的对话,是思维火花的碰撞,也是更高层次的智慧引领。我们应该开发出充满智慧、富有特色的评价语,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同时又能得到收获和启迪。

  2.顺势把握生成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该只是忠实的传授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而“生成”的教学不但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生成提供条件,鼓励生成。有的教师搬来名师的教案上课,可就是难以达到名师的教学境界,甚至还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课堂运作的调控能力不够,难以驾驭好动态生成的课堂。而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心智艺术,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修炼出来的。

  总之,英语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英语课堂更是充满智慧挑战的地方,它散发着其独特的令人惊叹的神奇魅力。只是,这样的艺术魅力的展现不仅需要我们有一颗敏感柔软的心;更需要一种教育智慧。教学过程是一项浩繁而细腻的系统工程,需要大批的能工巧匠,晨耕暮耘,切磋琢磨,付出一生的心血。

�代化的教学工具,如,引入音乐和多媒体等。这样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和直观,在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引用一些热点问题、相关报道,深入浅出地讲解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改变传统教学中粉笔加板书的模式,让政治课教学更加妙趣横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爱上这门学科,积极主动地学习政治课知识。

  总之,要提高政治课堂效率,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教师一方面要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实现与学生的友好互动,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学生也应积极响应教师,注重自己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力争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试行)——思想政治学科》,2008

  [2]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魏国栋、吕达:《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