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对智障儿童的分层教学与个性教育
【作者】 农 磊
【机构】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层次,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指导、分层练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本人在对智障儿童教学实践中,采取了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在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后,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智障儿童;分层教学;个性教育
教育学理论认为,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智力水平、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分层走班”教学,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注重学生的差异,分层练习,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层次,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指导、分层练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近年来,本人对分层走班教学的模式深入研究,也深化了对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拓展了对个性教育的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讨与尝试。
一、分层管理,自主学习
“分层教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打破行政班级固定的教学模式,以期达到优生更优,中等生有较大的发展,后进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进步和提高,更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的个性化教育。学生分层上课,要根据智障儿童个体学习需要选择普通教材的学习内容;努力开发补偿缺陷、开发潜能的课程,让智障儿童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在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后,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的学生划分为A层;将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中等水平,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的划为B层;将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欠佳,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的学生划为C层。由于各层次班上课要求不同,作业不同,学生如果统一上课,不便于老师下班辅导,分层上课后,对A班和B班的同学来说,疑难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分层后各班要选好班干部。每一层次班的班干部负责该层次班的课前准备检查、课间纪律的维护、作业收发,并向班主任及时汇报同学的表现。
二、面向全体,分层练习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比如本人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这样设计了练习:播放生活中的一段广告,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广告中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最后一幅图又是两人分蛋糕,每人“半个”,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教师首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改变观念,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需要所有老师打破传统班级的界限,分层学年全体教师应团结协作,齐抓共管。除了做好学生的管理和思想工作外,还要对调整流动的本班学生,配合原层次班任课教师和接收班教师对该部分学生的学情、习惯、特点进行密切交流;分层学科任课教师每周保证同每个学生的行政班班主任沟通一次,如遇特殊情况要保持密切联系,每月保证同每位学生家长电话交流一至两次。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这种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比如,A层班学生求知欲强,接受新知快,并有一定的自学探索能力,在保持原有成绩的基础上给A层学生的作业以综合多变的练习为主,每周利用时间补充思维拓展内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中下等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造成这部分学生学习没兴趣,容易形成上课做小动作、说话等不良学习习惯。分层走班教学之后,每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角,每节课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了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这部分学生对本学科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也比以前主动了,从而使这部分学生逐步形成“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的良好学习态势。使大量的B、C层学生分别调到A、B层,逐步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总之,,针对不同智能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实行“分层走班”教学,使每个智障儿童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个性化教育。这种良好的教学方式会促进智障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相互探讨,相互帮助,共同努力,有利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默,郭炳德 “走班”分层打破“快慢”分等[N]中国教育报,200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