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课堂因“差错”而“精彩”
【作者】 任秀丽
【机构】 新疆省吐鲁番市第二小学
【摘要】【关键词】
看到这个题目,有些人是不是很疑惑,平时大家都在追求着完美课堂,生怕课堂中出现“意外”,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作为教师,大部分的人是不愿意的,而在新课改理念下站在新的视角对其进行新的认识,合理利用“错误”资源,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未必不是好事,以往大家在上公开课时都追求完美,不希望把错误带上课堂,更不想在课堂上让学生产生错误,准备时都在一遍一遍的试上后,最后完美的进行表演。课堂是为了传授学生知识,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难免有错误或误解,上课的过程只要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观点,让其真正接受所传授的新知识,我想,这才是上好一节课的真正意义。如果说“让学生永远处于探索状态,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是一节课的亮点,那么在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对差错资源的巧妙处理与智慧”则是这亮点上的一粒珍珠。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巧妙地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教师,不仅要理解、宽容学生的错误,用指点迷津的睿智去化解、点拨学生的错误,更应该把“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思维发展的教学资源,巧妙地加以利用。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一图四式”计算时,我在新课开始就复习了:2+3=5,3+2=5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然后,我问另外两道减法算式是什么呢?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得出“5-3=2 3-5=2”的结论。于是我让学生大胆的进行猜想,举例验证,很快就把这个错误的结论推翻了。我抓住了“学生心中充满疑惑”这个契机,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新知识。
二、引诱学生出现错误。在学生形成新知识时,我根据以往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不失时机地先把错误亮出来,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从而预先控制了错误的产生,同时也形成了更加完整的认知结构。例如:在“钟表上表示整点时”的教学中,我在黑板上画了表示六点整的时刻,我特意把是时针画的的长一些,分针画的短一点,然后问大家:老师画的好不好?大家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我不当“法官”,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通过再次讨论和交流,纠正了错误。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再也不是仅停留在表面上,已经有了本质的理解,这也为今后学习六时半埋下了伏笔。
三、启发学生认识错误。学生发生错误,有因认识、有因思维故障或不良习惯引起的,往往表现出迷茫、困惑。教师若能抓住机会,帮助学生纠错寻因,并加以总结,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对于预防同错再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3Cm、4Cm、5Cm,其中一条边上的高是2Cm,求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出现以下不同的算式:①3×2÷2﹦3(㎡)②4×2÷2﹦4(㎡)③5×2÷2﹦5(㎡),学生通过一番激烈的争议后,我问学生有什么收获时,学生说:“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底乘高,指的是底边所在的高,还要注意单位名称。
是的,学生是个有思想的个体,我们不要担心他们的能力,在教学工作中,由于课堂有了差错,我们的课堂有了生机;由于课堂有了差错,我们的孩子有了成长;由于课堂有了差错,我们的教育才有了实质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