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汪 燕
【机构】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东陵小学
【摘要】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教、学与本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结合的课例典型鲜明,采用的方法多样有效,俗中见奇,开拓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天地。【关键词】群文阅读;教法;学法;文本;成效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三学段的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要达到这样的量有一定困难。然而,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两篇至五篇左右的文章,不仅解决了100万字阅读量的难题,还注重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选取教、学、本三方面的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探究,从三个方面来谈谈。
一、教的策略
(一).以单元主题为整合的策略。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为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往往选编了四篇左右的课文,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主题是“人物描写”,课文有《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等。教学时先指导学生精读最有特色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习得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体会人物情感的阅读方法后,再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举一反三地教学其他课文。
此外,还可以利用“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的提示 。如第五组主题“走进名著”的交流平台中,要求“在阅读本组课文中结识了不少人物,说说你最喜欢谁或最不喜欢谁,并说出理由。”有不少学生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抓住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来交流,再读一读课文中这样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这种以单元主题为整合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给学生系统地阅读,提高了学习效率,强化了知识体系。
(二).以略读课文为拓展的策略。
人教版高年级的课本中每个单元都选编了两篇略读课文,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再三强调略读课文“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大意”为了更好地体现略读课文的编写意图,在教学中,我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略读课文。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文《刷子李》,让学生先读课文,再泛读《俗世奇人》一书中的《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在大量阅读中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以一篇带多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以综合性活动为学习的策略。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开始,每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并提供了多篇“阅读材料”。如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选编了《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网上呼救》《把握自己》等“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与课文不一样,不能一篇一篇地教。教学时,我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多篇阅读中发现信息发展的特点,充分感受信息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并利用获得的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激发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
二、 学的策略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可见,习得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策略是知道在什么时候运用什么阅读方法或手段,更具有规律性、普适性。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从多篇文章阅读中获取丰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迁移、学会比较、学会合作等群文阅读的策略。
(一).学会迁移
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运用迁移的策略,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略读课文《刷子李》的群文阅读教学,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的情节结构,习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再引导学生阅读《张大力》《苏七块》等多篇文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多篇文章,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二).学会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异同点比较、粗略比较等。在群文阅读时,用列表的形式便于学生比较。如五年级第二组教材的主题是“走进童年”,群文阅读时,先让学生读《祖父的园子》后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把自己的感受用词语记录在列表1,很多学生能根据自己阅读课文的感受写出了:“这是一个应有尽有、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园子。”“这是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富有情趣的园子。”接着,让学生说说萧红的童年是一个怎样的童年?学生们又根据自己阅读写出了:“我的童年没有玩具、没有舒服的大床,但有大自然相伴很自由,很快乐,是幸福的童年。”然后,我又让学生读完《童年》、《童年的玩与学》、《5块钱的故事》三篇关于童话的文章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文章介绍的童年各是怎样的?通过阅读,学生完成了列表。这样通过比较性阅读,渗透对照表的阅读策略,让学生从多篇文章中提取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等。让学生建立了清晰的感受体验,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列表如下:
(三).学会合作
在群文阅读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增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促进班级风气和教学效果的改善。
如第四组群文阅读教学时,先给学生观看一组课文的插图猜课题;接着介绍:“这是一棵知识树,一棵‘梦想之树’,鼓励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合作阅读,会让这棵知识树枝繁叶茂、充满生机。”然后,回顾本组课文,从这些课文中你感受到什么?《再见了亲人》——和平,《金色的鱼钩》——足食,《桥》——安居,《梦想的力量》——关爱,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梦想之树”。再次,让学生从老师提供的4篇有关梦想的阅读篇目中,以小组合作为单位,选你最喜欢的一篇来阅读,说说文章的核心词。教师相机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补充梦想树:《理想的风筝》——乐业,《丰碑》——丰衣,《星星点灯》——光明,《共同的秘密》——坚持。这样通过小组合作,用概念图的方式整理出四篇文章中所传达的有关梦想的关键词,在一节课时间内每个学生相当于读了四篇文章。这种教学策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扩展知识面,从而提高阅读效率。这是一学生完成的概念图:
三、本的策略
“本”是指文本,即为教学提供载体的教材。群文阅读教学,首先要选好文本,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本聚在一起。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本无序地全部呈现,要有一定的呈现方式。根据对高年级教材的分析及选文的材料安排,我采用了“举一反三”、“分组递进”、“反复重读”等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有效地呈现文本。
1.举一反三式。即先读一篇文本,再读一组文本。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的群文阅读“走进名著”,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哪吒闹海》,并想一想哪吒是一个怎么样人?把自己的感受用词语记录在思考单1;再指导学生阅读自选阅读一篇或两篇《苦肉计》、《武松醉打蒋门神》、《三借芭蕉扇》、《桃园三结义》。说说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写在思考单2,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这种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2.分组递进式。即先读一组文本,再读另一组文本。如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语言的魅力”的群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大致说说这几篇课文的语言精妙之处。如《杨氏之子》:以文言文的语言,写了孩子机智巧妙的对答;《晏子使楚》: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体裁各不相同的文章,摘录语言精妙之处。教师提供的文章有:《咏雪》、《周恩来妙语趣答》、《冷面滑稽马三立》。这种一组一组地呈现文本的方式,学生始终在多个文本共读中进行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反复重读式。即先读一篇或一组文本,再重读这篇或这组文本。如教学第八组的群文阅读“感受异国风光”,先指导学生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的小艇》、《彩色的非洲》中,写一写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再指导学生小组合作,用概念图的方式整理出课文所传达的有关异国风光的特点,再让学生阅读《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先让每个小组各自阅读这篇文本,每个学生整理出文本中感受最深的句子,写在思考单上,并交流。这种教材呈现形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
四、结语
经过一学年的探究和大胆尝试“群文阅读”教学,我深切地体会到:教、学、本三个方面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和选取,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片新天地,给语文课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更自主、更愉悦地阅读、理解、质疑、发现,从而达到提升其阅读能力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师大出版社
[2]《教法选择艺术》刘显国,2000年版,中国林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