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由境至动”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齐秀玲

【机构】 山东省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级教育硕士;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河滩初级中学

【摘要】 本文提出了动态过程的“由境至动”教学方法,倡导“境动”结合;情与境相交融,主动与互动相串联。“由境至动”,由“情、境创设,带动学生主动行动,通过学生合作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的。高效课堂课程改革不仅重视课堂上对学生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本文从具体课例Module12 Western music出发,分析“由境至动”在教学中的具体步骤。
【关键词】由境至动;初中英语
【正文】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了英语课程的性质,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并提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动态过程的“由境至动”,倡导“境动”结合;情与境相交融,主动与互动相串联。从两个层面阐述,教师方的“情--动”。教师关爱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对学生不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给予关注,其中教师每天面谈一定学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境-包括课外环境和课内环境。客观上设置具有英语气息的教学情境,大到校园-再至教室-小到课堂,均有不同的英语情境呈现。在课内教师更应发挥主导作用,借助音乐、语言、体态等不同方式,导入情境,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共鸣,从而自主活动。学生方面的“情--动”: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自然喜爱老师,更易“信其道”。学生在英文日常环境的熏陶下会潜移默化的接受英语。在英语课堂内,在教师创造的仿真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更乐于溶于角色。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情境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行动,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下,逐渐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学习目的。

  我们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由于缺乏语言环境 ,课堂45分钟的利用率如何,直接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具体的语境,设计真实的言语交流,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动起来。运用由境至动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采用下列步骤(以Module12 Western music为例)

  ()学案导学,自主预习

  课前提前一天发放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预习。准备一些西方音乐的图片和资料,并要求学生做好预习。该环节教师应该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和任务要求,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学案上标出已会知识,存在的问题,并做上标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自主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必要的方法提示和指导。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情境,要恰当,切合学情,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创设问题情景,检查预习效果,了解学生的难点、疑点,以便“以学定教”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如在本课导入时以名曲《蓝色多瑙河》引出本课话题,既欣赏了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自然过渡到本课主题。Play a piece of music the Blue Danube.  Teacher asks Do you like this music ? It is traditional western music .Its so beautiful .”并设置不同图片,配合音乐,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充分铺垫:Show students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and learn about themOpera, Beijing Opera , Traditional Western music ,Rock ,Pop music.了解了不同的音乐类型后才能更好的进行下面的学习。

  这一环节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教师巡视,适时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和点拨并指导观察学生收集问题;二是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学习和教师指导的有机结合,确保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新知点拨,合作互助——教师针对学情,引导学生学习归纳,形成概括化的知识内容结构。小组合作,共同学习,为了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要合理分组,让每个小组的总体实力尽量保持平衡,并确定小组合作学习每个成员的分工。每个小组把自己组的研究意见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展示时,可分层递进,也可由学力较差的学生展示,采用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的合作学习法,既锻炼学生的能力,又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本课在进行听力训练时,结合学生学情整合教材,根据本课语法,由原来的问答题设置成更容易的选择疑问句题型,便于学生理解做题。听录音选答案时,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学生小组讨论检查答案,最后两人一组活动,相互问答,小组展示,比赛看哪个组练习的最棒!及时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Well done! Great!等。设置开放性活动,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说明原因。教师与一学生先做示范,然后两人一组活动,讨论各自对音乐的喜好,并给出理由。可借助音乐类型图片帮助学生。如——What music do you like? I like pop. Its lively and good to dance to, but I don’t like rock. It’s too noisy. What about you?

  (四)反思巩固,当堂达标——师生共同反思小结本课重点,进行巩固训练,当堂达标,反馈纠错。教师运用提前设计的题目进行,既是对本节课一次系统总结,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后的一个把握,以便及时补充反馈。练习时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不能进行交流。按规定时间完成后,教师展示答案,并针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小组内进行交流、探讨。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学生的疑难、教师的教学经验等)进行及时点拨。

   (五)链接生活,拓展升华——教师要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提升点紧密结合当前学生生活实际设计题目,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把课本上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加以应用,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效性和有用性。如在讲解完What引导的感叹句后,教师进行举例说明What a/an +++(主+谓)!尽可能举学生熟悉的事物:找到班中的高个子举例What a tall boy he is!指着班中的大黑板说:What a big blackboard it is!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比如:可以以本课的内容为话题进行拓展,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对话,如果课上没时间可作为作业内容在下节课的free?talk环节中进行展示。

  打造理想高效英语课堂,是我们每一位英语老师的努力方向。“由境至动”教学法是要求情境的渗透与学生的动有机结合,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及理想高效课堂理论提出的,情境教学,小组合作,以听说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讨论为主要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每个学生充分练习口语和说的能力,并将听说读写有机地贯穿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