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施与思考

【作者】 巫林波

【机构】 广西荔浦县荔城镇初级中学数学组

【摘要】2008年我组申报的课题《新课程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实践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获得立项以来,在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紧紧围绕数学探究式教学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并于2010年获得顺利结题。作为课题负责人,我在历时两年的研究中,对探究式教法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对探究式教法有了较深入的理解。本文着重从探究式教学产生的原因;如何理解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的意义;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的问题与思考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问题情境
【正文】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教学方式的改革,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在这场新课程改革中,我校数学组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不断的组织教师学习和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式,在众多的教学方式中,我觉得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比较实用,容易操作的教学方式,下面是我对数学课堂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的一些体会,以供大家参考。

  一、探究式教学产生的原因:

  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重强调变革学习方式,把倡导探究性学习放在了突出地位,强调在学科领域,要为学生创设探究性学习的空间。中学数学新教学大纲和新教材将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了突出地位;要实现新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改变学习方式,探索新的学习方法;而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研究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

  二、如何理解探究式教学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三、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1、课堂探究式教学能使班级教学焕发活力和效力。  

  2、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教学能改变教师课堂上“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让学生大胆、自由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探究式教学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这样的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探究、发言的机会。

  四、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

  我认为:一节实践探究课的成功与否,首先就要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在探究式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设计得好,提出的问题能够紧紧围绕着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课堂气氛就会显得异常的活跃,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好,可以说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由此可见,探究式的教学设计在探究式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开展数学课堂实践探究的教学设计呢?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选择合理的,恰当的内容进行探究设计。我在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学内容不适合进行探究式教学或者说进行探究式教学的难度很大。例如一些数学概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概念“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又比例如:概率统计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任意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概率是多大?有的学生在实践中抛了10次,得到的结果是:正面7次,反面3次,因此得到的答案是出现正面的概率是0.7,出现反面的概率是0.3;还有的同学得到的答案是出现正面的概率是0.2,出现反面的概率是0.8等等;结果很多,但就是很难得到老师所期望的答案,当老师公布正确答案是: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概率都是0.5时,很多同学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百思不得其解,很难接受这个答案,这节探究课可以说是不成功的。

  <>、一定要把问题的情境创设好,问题情境设计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与激情;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直指探究的内容。

  下面以教学案例加以说明:例题:已知△ABC中,ABACDBC边所在直线上任一点,DEABEDFACF。试求判断DEDF存在何种特殊的关系?

  本题DEDF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学生不清楚,学生感到难以入手。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自己来参与数学发现呢?这时,可以这样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先给出学生一个结论:等腰三角形中,DEDF的和始终是一个固定的值。激起学生疑问:点DEF的位置在不断变化,为什么它们的和却始终不变呢?这个固定的值是多少呢?与什么有关系呢?如何来证明呢?

  <>、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由浅入深自己进行问题探究,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好学生探究,但不要包办。

  以上题为例:1、引导学生正确分类。(1)你认为点D的位置可能有几种情况?(三种:点DBC之间或与BC之一重合或在BC的延长线上)(2)等腰三角形有几种类型?(锐角、直角、钝角等腰三角形)你认为哪一种情形最特殊?(等腰直角三角形)

  2、从特例入手,逐类考查。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图1):

 

 

 

 

 

 

 

  (1)当点DBC之一重合时,DEDF应满足什么关系?请进行合理猜想。(等于腰长,很容易验证。)

  (2)DBC之间时,上述猜想还成立吗?你能就此种情形验证你的猜想吗?3、从特殊向一般转化,探究普遍规律。(1)从特殊到一般地推广,若将等腰直角三角形改为锐角等腰三角形或钝角等腰三角形,上述猜想是否仍旧成立?若不成立,是否有类似的结论?请作出合理猜想。(DEDF之和等于腰上的高线长)。(图2、图3)

 

 

 

 

 

 

 

 

  (2)如何验证(1)中的猜想?(用截短法、加长法或面积法)(3)当点DBC的延长线上时,DEDF又将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如何证明?(图4)

 

 

 

 

 

 

 

  <>、做好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1、以四人或六人为一个小组,进行组内合作,充分发表己见,形成小组集体意见。

  2、进行组际交流,交流猜想结论、交流验证方法等。

  3、学生与老师对探究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

  这里,教师设计了一个容易激疑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思维以方向和动力;几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并且能促使学生“发现问题,作出思考,提出猜想,进行验证”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并教给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这样设计探究学习活动,是为了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探究活动中强调合作,促进了学生在思维品质、人格特征以及解题方法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人探究新知的学习活动。

  <>、反思探究过程、证明过程,做好经验总结。

  以上题为例:

  1、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是怎样入手的?为什么要这样分类?(根据点D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位置和三角形的形状分类;在无图形的几何问题中往往需分情形分类讨论)

  2、在证明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加优越?(面积法较简捷)

  3、本题可以概括出怎样的一般性的结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之差)等于腰上的高线长)

  4、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整体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等。)

  五、探究式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尽管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相对以往传统教学方式有着较大的优势,但在具体实施中,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思考的。

  1、从课堂上看,探究式教学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与传统教法相比让老师教得更轻松,更自如,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探究式教法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学习,这大大的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探究式教法是一种经过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它表现出了课堂授课轻松,但课前备课却更加繁重,因此教师在课前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精心备课,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好,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进行探究,避免学生自己探究时偏离方向。严格的说,教师上课轻松,备课更累,教师只有备足了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探究式教学才会显得更轻松。

  2、探究式课堂教学确实让课堂热闹不少,让那些好表现、外向的同学学习个性得到了张扬,可是对那些内向的,喜欢安静学习的同学却是一种抑制!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兼顾全体?一个新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另外,过分强调“探究”也容易流于形式,我们想,只有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才是新课改的出发点和归宿地。

  3、新课改强调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但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并不意味着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我们要改变的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并不意味着放弃接受学习,其实接受学习只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富有启发式的讲解照样有启发作用,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概念,教师不仅要讲,还要讲深讲透,决不能“金口不开”。内容少而精,点拨及时有分寸,讲授情趣得体的讲授法是探究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是理论的归纳和总结。

  4、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目前还处在“扶”得多“放”得少的阶段,要真正让学生跨出自主探究学习这一步,使课题的研究不仅仅是开几堂公开课,而是真正落实到当前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科课程标准、培养新时代学生的要求中去,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注入真正的活力,是我们必须继续研究的课题。我们相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积极采用探究性的新型学习方式,将会使整个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将会使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才能得以充分发展,学生们在探究学习中会变得更加喜爱数学,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继续实践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