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刘新兰
【机构】 新疆焉耆县第二小学
【摘要】 体态语是一种无声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在教学中如能充分运用体态语将对英语课堂教学大有帮助,有益于学生逐步养成用英语直接思维的习惯。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体态语,使英语教学效果更好呢?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阐述。【关键词】 体态语;情感;表情;学习效果
目前,对小学生来说,英语是他们认为最头疼的科目,主要原因是老师满堂讲,学生听天书,这样下来,学生没兴趣,逐渐成了哑巴英语。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时,注意力才会特别集中和持久,学生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英语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发展英语交际能力。我认为在课堂上如能恰当地应用体态语,如面部表情、手势、目光接触、身体距离等会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深刻,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现:
一、表情运用的艺术
这里所说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世界语”,一个人的喜、忧、怒、悲、恐、惊全都可从面部表情上反映出来。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能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就可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对待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就可以充分运用体态语:学生答对了,老师极为高兴,笑若桃花,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赞许;学生答错了,老师也以微笑鼓励,使学生不感到灰心丧气,进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相反,如果脸部表情僵硬,就会使学生感到困惑。微笑的运用确实重要。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学习英语这一门外语是较困难、枯燥、难以理解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而微笑正好有此神效。一些教育家曾提出:“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让学生感到学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包袱。
二、课堂“第二语言”——手势运用的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准确适度地运用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某一时刻下用手势语来表示教师所想要的学生参加活动的性质。如:在教英语句型时,指着自己的衣着或可能带有的教具,来教“This is a jacket/coat/map/bag/…….”或者在教“He is not ……”时就摇手,“He is tall.”就用手量高处或者“She is five.”时,就伸出5个手指。另外,简单的手势还可以表示如“Come here!”(前伸一只手,掌向里,向着自己招动),“It's OK!”(向上起拇指或做OK手势)等。再如在教小学生“car”时做开车的动作,教“watermelon”时做抱西瓜的动作,教“doll”时做抱着娃娃睡觉的动作……这些,都使小学生觉得特别容易理解并牢固掌握,同时增进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手势在体态语中是动作变化最快、最多、最大的,而且具有很丰富的表达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手势语用得简练、适当、自然、协调、多样。
三、眼神的运用艺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疑问、好恶及态度的赞成与否。爱默生曾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可见,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
教师在课堂上艺术性地用好眼睛,有利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及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例如,课堂上学生时不时无目的地盯着天花板或窗户,目光呆滞,那表明他们心猿意马;飞眼左右,低语暗议,则表明他们发现破绽或老师讲错了;眼里迸发欢乐的闪光,表明茅塞顿开……可见,学生眼神里大有文章。我国当代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就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眼神。教师就应从眼神中了解真实的东西,提高效果。
如何看学生眼神行事呢?教师在讲课时,应不时地用眼睛环视整个课堂,使学生感到你在对他讲课,调动他们的参与感,个别学生听课不认真,也可以通过这种环视,提醒他的注意,督促他认真听讲和学习。另外,局部专注能够对学生进行仔细的心理调查,发现自己的讲授效果如何,可以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打破课堂提问的冷场现象,更重要的可以制止部分或个别的走神或骚动。比如有学生上课不认真时,老师用眼睛盯着他,施以严厉的眼神,就会使他警醒。如果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课堂效果就不同。会艺术地应用眼神,对教学确实有很大帮助。
四、身体距离的运用艺术
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远近不一,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产生不同的效应。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站在距学生2-3.5米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如果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或出现行为不当的时候,对待这种行为,只要教师表露出开始向这个学生走去的意向,就会使这个学生不当的行为迅速地改变。
英语课堂上,教师领读时,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可以控制课堂,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使课堂变得有生气。如有学生在领读时开小差,当老师走近他的时候,他会自觉地跟上来。做听写练习时,教师一边念、一边适宜地走动,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如果教师与学生距离4-5米远,也许就很难产生这种效果。有些教师曾多次讲到,用电教室(讲台离学生4-5米远)上课没有在小教室上课的效果好。可见,讲究距离在课堂上的应用,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一定能够把英语课上得生动活泼,又让学生留恋驻足。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非语言交流手段利用起来,突出“哑语”的作用,以无声胜有声,使之最优化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高兰英《英语课堂中的教态和体态语言》〔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张江林《言传“身”教—浅谈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英语周报
[3]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o�Eo�。(三)野外考察法。地理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走出课堂进行野外考察是必不可少的各旅游景点、自然保护区的导游讲解、文字说明、宣传材料都包含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可结合教学内直接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让学生亲身体验对大自然的情怀。走向大自然应以以当地景观为主要目标,也可以组织到外地景点去考察,特别是组织学生参观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比如,通过实地考察,可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使学生不仅学到生动的知识,领略到本乡土的建设风貌,而且通过家乡这一窗口,由近及远,由感性到理性,更深入对国情、国策、国法的理解,达到以知国到爱国最后报国的情感升华。将热爱家乡的情感转化为行动,自觉地保护家乡的环境,积极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
四、 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正如加里宁所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了解乡情是懂得国情的开始,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的起点,爱家乡才会爱祖国。乡土地理具有鲜明的地理特色,内容丰富多彩,趣味性强,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
教师可以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特征,组织丰富多彩,种类多样的乡土地理课外活动。可以根据班级情况,组织社会调查;可以以乡土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组织活动,印证课堂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也可组织相关的专题报告会,地理知识竞赛,编辑地理墙报;还可以配合学校团队活动,组织地理晚会、郊游等。能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家乡悠久和灿烂的历史,壮丽的河山和今天的欣欣向荣,极大地培养学生热爱故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总之,只要地理教师怀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平时多积累相关的经验和技巧,注意和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相结合,应该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发挥出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实现地理课程标准中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标准。
[4]主编:刘墨 欧阳芬《新课程教学法》 开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