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我反思 我快乐 我成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反思

【作者】 侯英华

【机构】 新疆省沙湾县第五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每到上公开课,我都会想起那节令我尴尬、使我迷茫的达标课。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我讲的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自信的我走上了讲台,教学一开始进展的很顺利。当小组讨论开始时,看到孩子们激烈的讨论,我心里暗自得意,心想,这节课我肯定能讲的很成功。可当我迫不及待的请孩子们做汇报交流时,孩子们对四边形的分类总是达不到我的预设目的。于是我不知所措,匆匆的将学生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用集合圈来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课件出来后,学生对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叙述的还不错,这让我不安的心情如释重负。接下来,通过让学生自己操作学具,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再和三角形的特性比较,并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学生表达的也都不错。只剩下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了,这时,一节课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匆忙的让学生先自学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梯形的高,并让会画的孩子上黑板示范画,学生居然都不敢画,怎么回事呢?我该怎么办?这时,紧张的我只好硬着头皮请一学生上来画高,他的画法对,但不完整,没标明底和高的名称。紧接着我又问,平行四边形除了上、下对边之间可画高,左、右对边之间也可画高,谁会画?没一人举手,无奈之下,我只好叫一个学习好的孩子来画,她果然画对了。我又匆忙的让学生试着画梯形的高,而梯形只能在平行的上、下底之间画高,梯形两腰之间不可以画高的道理学生还没感悟时,我已经拖堂6分钟了,这时,教学内容才全授完。

  课后,迷茫、挫折充斥着我,沮丧的我想了很多很多,为什么带着自信走上讲台的我,却带着无奈走下讲台?为什么看似热闹的小组合作学习却没有实效呢?为什么平日健谈的孩子们,今日这堂课却如此口拙?小组合作学习究竟应该怎样来实现理想的状态呢?……我深深的反思起来,我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析,当时我只想让孩子们达到我的教学预设目的,当孩子们说四边形可分为三类或四类时,我应及时指导孩子们继续分类,因为正方形和长方形同样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它们也可归入平行四边形一类。这样引导学生自然就会明白四边形分为三类:平行四边形、梯形、不规则四边形。那节课的教学中因为我太急于让学生达到我的预设目的,结果孩子们分类意见不统一时,我不知所措,只好匆匆的进入下个一教学环节。拖堂,都怪自己非要授完全部内容,匆匆将知识点全部授完,学生只能一知半解。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最后的教学环节扎实的只讲平行四边形两种不同高的画法(并且都可画无数条)。而对梯形高的画法我会留到下一节课,学生只要对平行四边形的高理解了,会画了,梯形的高和画法自然就好掌握了。

  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应精心备课、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新课改下的课堂应该是充满趣味的,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学习,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节节课后的反思中,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反思,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反思,让我的教学十分充实;反思,带给了我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