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高中政治课在高考备考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作者】 唐月明
【机构】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高级中学
【摘要】在政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教师要齐心协力,搞好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巧用时间,提高效率。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便于学生综合知识,提高能力,增强高考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政治教学效果。【关键词】主体;集体;效率
在近几年的政治教学中,我们经过大胆探索,身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成绩的取得,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回顾起来,我体会较多的主要有三点:即尊重主体,培养能力;齐心协力,搞好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巧用时间,提高效率。这些是我们取得成绩,有所收获的关键。下面不揣浅陋,就这三方面谈谈体会:
一、尊重主体,培养学生能力
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定位在引导、释疑、控制、服务、管理方面,不搞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就交给学生,需要师生共同完成的任务,教师只当参谋和导演,检查落实情况。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自己消化吸收,自己梳理知识结构,自己总结方法,自我纠错等。同时,我们实行教学民主,在答题中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学生所做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观点新颖,证明充分,我们照常加分,以此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思考的创新能力。
我们知识,教师的授课与学生的求知是同步进行的,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教学主渠道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可见,课堂主渠道是尊重学生主体的最佳场所。为此,我们向魏书生老师学习,对政治教学大胆改革,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操作如下:
(一)复习提问。
在上新课前,教师应充分利用有限时间对上节课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问1-3个问题,让部分学生上台板演,台下同学在练习本上进行解答,使所有学生都动起来。教师既对板演学生进行讲评、指正,又要对大部分同学在书写时给予课堂现场指正。同时,教师也可利用试卷练习形式对上一课复习巩固。
(二)导言使用。
教师在对上节课复习内容讲评时,应指明重难点,顺其自然地导入新授内容,并将复习内容与新授内容的内在联系通过导语挖掘出来,起到承上启下的媒介作用。例如,在高三政治课讲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
①政党的定义。
②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通过学生板演回答,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在现代,各国一般是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而且通常情况下,国家的性质与执政党的阶级属性是相一致的,那么,我国由哪个政党领导国家政权,学生答:“中国共产党”。它与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怎样一致。这就涉及到中共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共的性质、宗旨,从而顺其自然把学生引入本课新授内容。
(三)新授内容
这是教师的授课核心。怎样把新授知识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让学生掌握、理解、并加以灵活运用,这是一直困惑教师的问题。我们通过学习魏书生的“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①教师先总结本节课知识点,抓基础知识,布置任务,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相应答案。
②教师指正学生找出的答案,讲解分析,强化学生记忆,并结合相应的练习题加以巩固基本技能,基本技巧。
③新授知识点中,教师布置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教师订正,并对本课重难点加以突破强化,加以重点练习巩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④新授课结束后,可用师生共同总结或学生自己总结的形式来进行课后第一次复习,把所授内容在下课前3-5分钟重新强化、记忆、巩固。
⑤在布置作业上,应突出魏书生老师所讲的“精练”,对重难点强化练习。
总之,在新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变“主演”为“导演”,学生会说的教师不说,学生会做的教师不做,充分体现学生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就能把课堂40分钟还给学生,“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成绩,向课堂要成效”。
二、齐心协力,搞好集体备课
我校文科毕业班应往届一般有4-5个班,有3-4个政治教师,个人力量有限,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发挥集体智慧,依靠大家齐心协力。为此,我们加强了集体备课这一环节。学校领导也非常重视集体备课,通过固定时间、地点、主讲人来落实,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奖励政策。在集体备课的内容上,我们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①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在该部分知识中命题情况如何?集中在哪些知识点上?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涉及?
②本部分的知识的主线是什么?其知识的内在结构如何?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如何?
③能突出考察知识联系命题规范与高考试题接近的练习题选哪些?
④对于练习中发现的错题,应该讲哪些典型例题?怎样讲?
几年来,我们持备课“轮流坐庄”,人人都是主角,在政治教学上做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取得高考好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巧用时间,提高效率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的,政治课堂的教学也不例外。由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在时间的分配上本科不占优势,同时,部分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也存在误解,总认为可以靠考前三个月就可以突击下来,所以方方面面都变相压缩。鉴于此现状,我们采取如下相应的措施:
(一)有效利用“边角余料”
零散时间复习零散知识效果最好。“边角余料”的学习为高效学习,这是多年来成功者所证明了的。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一定要利用好“边角余料时间”。
①布置预习作业,主要为看书,调整知识结构,为课堂教学提供条件;布置练习题,以小题量为主,强化记忆为辅。作业的布置一定要和课堂上教学结合起来,做到相互呼应,最忌两张皮,相互脱节。
②在课堂授课结束后,认真搞好课后第一次复习,根据遗忘规律课,后三五分钟,认真回忆复述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思路、方法、技巧,及早巩固知识,以防止遗忘,对于不能掌握的知识及早复习,不理解部分抓紧时间解决。
(二)分层教学,分类推进。
我校虽然是示范性高中,但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素质参差不齐。学习动机相对较弱,意志品质相对较差。对于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方法区别对待。也就是因材施教,具体学生具体要求。我们对此提出了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布置作业,要让好学生吃饱,提高型要求;中等生吃好,一般型要求;差等生全面发展,狠抓基础。大家都有收获,天天都是丰收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特别在考前两三个月内,狠抓有利时机会事半功倍,这会对政治学科成绩的提高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三)“三精”方针。
学生能力要靠一定量的习题训练来逐步养成,所以如何选择好的习题材料,进行精心练习,并有针对性地讲好题,就成为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此,我们采取了“精选习题,精练习题,精讲习题”的引导。
①精选习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考纲为纲、课本为本、《高考说明》为指导,进行单元训练,较好地做到了对基础知识的检测和巩固。在此基础上,再从各类资料中精选习题,经过筛选组成成套试题,有梯度、有层次向高考命题靠扰。
②精练习题。根据题型特点,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选择题以课堂训练为主,主观题以课下训练为主,当然以严而精为要求;在重点复习阶段,根据各学科练题比较多的情况,及时调整策略,主观题以课上限时训练为主,选择题放在课下练习。这样做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经过系统复习阶段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主观题的训练,然后在重点复习阶段,进行课堂上的规模性限时训练,便于学生综合知识,提升能力,增强高考的运用能力。
③精讲习题。经过集体备课,精选出典型错题,重点讲解它的错因,指导方法,以达到以一当十的功效。
回顾过去,我们感到欣慰。展望今后;更觉任重道远。面对高考“3+X”的文科综合,这是综合、能力的测试,不仅是针对学生的检验综合,更是对我们教师的综合要求,鞭策我们与时俱进,真正成为一个跨学科,跨世纪,全方面发展的综合型教师。